寧德時代推鈉電池規避鋰風險?專家:對打鉛酸電池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 北京報道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可能從未預估過,他每一次透露新產品計劃,會對資本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過去一週,這種影響力清晰呈現。在當前鋰電池佔據市場主流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概念股卻突然集體大漲。數據顯示,自5月21日以來,中鹽化工聖陽股份、欣旺達連續三天股價上漲,其中中鹽化工、聖陽股份期間現漲停,南風化工、華陽股份、山東章鼓等鈉離子概念股也一度飈高。在一週不到的時間中,這些股票均進入“過山車”般的上升通道,而原因則是它們都佈局鈉電池的相關技術

在資本市場點燃鈉離子電池這把“火”的正是曾毓羣。在5月21日的寧德時代股東大會上,曾毓羣表示寧德時代研究的鈉電池技術已經成熟,將在今年7月前後進行發佈。一石激起千層浪,鈉離子電池概念股隨之飆升。寧德時代是國內乃至全球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對於其推鈉離子電池,行業和資本市場的第一反應是:鈉電池難道是繼鋰電池後的下一個技術方向?

對以上問題,業內觀點分歧頗大。畢竟,鈉的資源優勢性能弱點同樣突出。“無論能量密度還是其它指標,鈉離子電池幾乎都不能跟鋰電池這樣已經大規模量產的產品匹敵。”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強調,

而寧德時代爲何在此時推出性能並不突出的鈉離子電池?業界對此同樣莫衷一是。“寧德時代這次舉動,我理解包含一定喊話(鋰電池)供應商和炒作股價的目的。”5月25日,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分析邵元駿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寧德時代推出鈉離子或許並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考慮。

而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池領域權威專家則表示,“打(擊)的是鉛酸電池,”該專家表示,鉛酸電池市場規模很大,而鈉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相比優勢明顯,“是開闢新的市場,(寧德時代)不可能去動搖自己的優勢業務(指鋰離子電池)”。

推鈉電池圖什麼?

邵元駿這一分析的背景是當前鋰資源緊缺加上銅等原價格大幅攀升,使得鋰電池材料面臨非常大的漲價壓力,其背後的供應鏈操控問題也成爲業界關注的焦點。而曾毓羣在股東會上表示,“氯化鈉炒不起來,(因爲)鹽很多。”但顯然,僅爲了資源安全可控就開發一款全新電池,站在寧德時代的角度,這個理由並不充分。

但寧德時代幾句話的一個表態,卻讓鈉電池像是橫空出世一般,快步走到行業的“聚光燈”下。但其實,鈉離子電池並非新鮮事物。曾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進行多年鈉離子電池研究的邵元駿告訴記者,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但由於性能表現不及鋰電池,在之後的30年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如今隨着各領域對不同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增加,加上鋰資源緊缺,鈉離子電池重新被關注。資料顯示,鈉擁有與鋰相似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鈉離子電池也與鋰離子電池類似,依靠鈉離子在正極與負極之間可逆地遷移實現充放電

有機構認爲,鈉離子電池有比較好的應用前景。其中,中金公司指出,鈉電池因爲成本低、安全性高,若未來鋰資源出現供應緊張局面,可實現大規模應用。但也有觀點認爲,鈉離子電池在性能上存在天然弱勢,因此應用範圍非常小,不可能成爲主流。

與鋰電池相比,鈉電池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相比於鋰,鈉在地球上儲量豐富,可得性較高。二是與鋰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更穩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三是鈉電池原材料更便宜。據悉,新型鈉離子電池成本不到鋰電池三分之一。

但鈉離子電池的劣勢也十分明顯。首當其衝的是能量密度低。華金證券指出,國內外鈉電實際能量密度在90-140Wh/Kg不等,明顯低於磷酸鐵鋰電池(160Wh/kg)與三元鋰電池。此外,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次數僅爲1000-2000次左右,也與鋰電池有明顯差距。

不僅如此,鈉離子電池的低成本優勢,也被認爲在短期內並不能得到體現。邵元駿指出,鈉電池如果產業化不能只算bom(物料清單)成本,如果加上材料的研發、工藝改進費用等,鈉離子電池在5-10年能達到與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相當已算不錯。曾毓羣也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由於鈉電池是新技術,產業鏈還不成熟,因此現階段價格比鋰離子電池還要貴。這意味着,鈉離子電池不僅能量密度不盡人意,短期內也難有優勢。

那麼推出這樣一個各方面都不具備優勢的電池種類,寧德時代到底圖什麼?綜合接受採訪的專業人士觀點,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可能。一是出於對電池產業鏈安全的考慮。由於國內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鋰電池產業鏈安全存在較高風險。“目前鋰礦主要產地澳大利亞是我們貿易戰的主要對象,南美三國的營商環境也不太穩定,綜合都造成了鋰礦資源供應鏈的不安全。”邵元駿指出。在這種緊缺的情況下,當前碳酸鋰氫氧化鋰銅箔等鋰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原材料的漲價確實會對寧德時代的產業鏈帶來衝擊,所以他們會做好備選工作,增加產品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也是給礦產原材料企業一些警示。”邵元駿說。

另一方面,經濟觀察報採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基於鈉離子電池較高的安全性,寧德時代推出後將很有可能將主要應用儲能領域。“現在儲能是熱點,寧德時代也有佈局一款針對儲能產品的目的。”邵元駿說。

實際上,寧德時代儲能業務的戰略地位正在持續提升。其財報顯示,2020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銷售收入爲19.43億元,同比增長218.56%,當年儲能系統的毛利率分別爲36.03%,遠高於動力電池系統的26.56%。

“目前沒有更多可公佈的消息,等我們七月發佈吧。”5月25日,對於鈉離子電池的用途及在公司內定位,寧德時代內部人士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未給出明確答覆。

鈉電池會威脅誰?

寧德時代拋出鈉離子電池概念後,在引發熱議的同時也引發業內對鋰電池的擔心。“這個產品(鈉電池)可能將直接挑戰鋰礦、鋰加工、正極材料、銅箔企業的遠期邏輯。”有分析人士這樣表示。而近期鈉電池概念股飆升,鋰電池概念股卻有所下降,似乎部分印證了這個猜測。

鈉電池對鋰電池的衝擊被認爲主要會體現在與磷酸鐵鋰之間的競爭上,因爲後者憑藉較低的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佔率持續上升,今年前4月已達到40%。磷酸鐵鋰電池市佔率提升,說明電動車消費者可以接受犧牲一定的續航里程,而選擇低價和安全的電池。而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後價格可能與磷酸鐵鋰看齊甚至更低,且鈉電池被認爲比鋰電池更穩定、更安全。

不過,從業者和專家卻並不這麼認爲。一位動力電池從業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當前相關電動車機構正在對鈉電池進行調研,並得出了一些基本觀點,即雖然鈉資源很豐富,但是鈉離子電池的日曆壽命(從生產之日到壽命終結之日)不好,能量密度又低,因此鈉電池未必比磷酸鐵鋰電池更有優勢。經濟觀察報記者就鈉電池可能對磷酸鐵鋰電池造成的影響採訪比亞迪,但其表示對此“不予置評”。

還有觀點認爲鈉離子電池的對手根本就不是磷酸鐵鋰,而是鉛酸電池。“鈉離子電池的主要對手是鉛酸電池,因爲很長一段時間內鈉離子電池都不會比鐵鋰便宜。”邵元駿與上述電池專家持相同觀點,其認爲,鈉離子電池的表現介於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之間,而隨着成本逐步降低,鈉電池可能在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取代鉛酸電池,但對鋰電池的影響不大。

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鉛酸電池生產國和消費國,對應的銷售收入已達到千億元水平。但近幾年鉛酸電池規模有所下降。2019年,我國鉛酸電池產量爲20249萬千伏安時,同比下滑0.07%。

不過鈉離子電池是否會對鋰電池產生影響取決於各自的供應是否穩定。“如果鋰離子電池材料供應商都奇貨可居,那就逼着產業在特定場景使用鈉離子電池了。”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道。這與邵元駿的觀點類似,“如果有一天鋰資源真短缺了,鈉離子電池可以多一個選擇。到時候在汽車業,需要高能量密度的用鋰電,不需要的可以用鈉電。”但邵元駿同時強調,鈉離子電池並不具備取代鋰離子電池的能力,只會是一個補充。

另外,因鈉電池較爲穩定,所以鈉離子電池可能會在儲能領域實現對鋰電池的部分替代,尤其是在鋰電池儲能產業安全事故數量增加的情況下,而據預測到2030年,儲能將是一個超萬億元級別的市場。依此看來,鈉離子電池雖然不會對鋰電池的裝車量產生致命威脅,但如果算上對鉛酸電池的替代,以及在儲能業務的市場空間,鈉電池仍然有萬億級的市場發展前景。而在這個過程中,此前已經佈局鈉離子電池技術的公司可能將受益,近日鈉電池概念股的集體上漲就是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