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演「摧毀雷達」! 殲-10試射鷹擊-91反輻射導彈

▲殲-10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出擊。(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兩岸關係陷入低谷,軍方臺中太平坪林營區設置愛國者飛彈基地,解放軍空軍西北大漠舉行大規模的空軍聯合演習,進行實彈模擬摧毀「敵方防空系統,由殲-10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出擊,被研判可能模擬摧毀的是國軍現役主力AN/TPS-75空情雷達防護系統,這也顯示解放軍空軍訓練越來越實戰化。

根據《中央電視臺》報導,代號「紅劍」的空軍實戰化演練17日在西北大漠舉辦,其中出現畫面顯示殲-10戰鬥機攜帶鷹擊-91導彈,以及導彈擊中雷達靶標的畫面。據悉,這個靶標是以解放軍二線2D空情搜索雷達的天線系統模擬先進3D搜索雷達的靶標,從其特徵來看,很可能模擬臺軍現役主力AN/TPS-75空情雷達,這代表解放軍空軍訓練日益實戰化,「練爲戰」的味道越來越濃。

▲演習動用實彈進行了模擬摧毀敵防空系統的演練。(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央視畫面中出現的殲-10戰鬥機是着陸後正在滑行狀態,在機腹中心掛架和機翼內側掛架攜帶有副油箱,表明其執行的是遠程飛行任務,左側機翼掛架下帶有一枚鷹擊-91或KH-31P掛配彈,右側機翼外側掛架帶有藍色霹靂-8掛訓彈,從這狀態來看,可能是進行了實戰發射導彈訓練,其機翼右側掛加上的反輻射導彈實彈可能已經在訓練中發射出去。

在這個鏡頭之後,央視新聞畫面中出現鷹擊-91導彈擊中目標的鏡頭,從畫面中可以看到,該靶標有上下兩組天線與俄羅斯P-15/P-19系列低空補盲雷達乍一看有點類似。這部靶標的天線應該是使用了較早期生產的雷達系統改裝而來,成本上是比較划算的,而這個靶標同時安裝兩部天線,應該是用於模擬3D掃描雷達, 有一部天線執行垂直方向的掃描。該雷達可能模擬一種S波段雷達。由此推斷,儘管是用老舊雷達改造,但該靶標可能正模擬一種機動式的3D掃描雷達系統。

▲大陸用實彈進行了演練,模擬摧毀敵防空系統。(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據瞭解,海峽對岸軍方在2000年通過「戰管雷達整體部署案」,開始購買一系列美製先進雷達,替換其早期較爲老式的雷達系統,核心是TPS-117/FPS-117和TPS-75雷達。這幾種雷達都是採用無源相控陣天線的遠程搜索雷達,其中TPS-75機動部署雷達與當時美軍現役裝備同步,因而受到臺軍很大重視。

TPS-75雷達是一種工作在S波段(精度較好)的遠程空情雷達,探測距離可達400餘公里,能夠探測包括彈道導彈在內的各類目標,具有較高的電子對抗能力,還配置有多種雷達誘餌,而雷達本身也可以在短時間(白天半小時,夜間2.5小時)內轉移陣地。在美軍中,這種雷達一般配置於軍級,爲「愛國者」防空導彈提供目標指示。TPS-75V雷達也是臺軍的「寶貝」,按照2000年的相關合約,將臺軍當時的TPS-43F雷達升級爲TPS-75V的項目耗資爲9600萬美元(美軍自用報價爲每臺雷達830萬美元相當於2.6億新臺幣)。

▲大陸早在數年前就使用國產型號爲「鷹擊-91」的反輻射導彈。(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除了該型雷達外,臺軍還裝備有較爲老式的HADR/GE-592雷達,以及自制的GD-53等多種型號的遠程搜索雷達,形成多種波段、多種體制的雷達系統,對於臺軍來說,這套系統有較強的生存能力。不過,對於今天的解放軍來說,這種程度的生存力就有待加強,從今年「紅劍」演習畫面可以看出,近年來解放軍對於摧毀敵方雷達網的訓練正在日益加強。

美國從2014年「紅旗」軍演開始,就用F-16CJ中隊開始模擬「紅軍」的反雷達打擊行動,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因爲當年的蘇軍很少進行專門的SEAD作戰(壓制敵方防空系統)。近年來俄羅斯和中國空軍日益重視SEAD,才促使美軍也日益重視防SEAD作戰的戰法研究。

▲提高了中國空軍壓制敵方防空雷達的能力,不僅艦載雷達,陸基雷達也一樣可以打擊。(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蘇聯不同的是,中國對於SEAD作戰非常重視,這是因爲解放軍直接面對號稱擁有「世界上最高防空導彈密度」的假想敵,臺軍裝備有數千枚各種型號的防空導彈。在80-90年代,由於主力機型缺乏有效的電子對抗能力,即使是性能已經落後時代的「霍克」防空導彈也能對解放軍空軍的跨海峽作戰構成威脅

當時解放軍就購買了以色列「哈比」無人機,並自行改裝帶有反輻射引導頭的殲-6無人機,執行簡單的SEAD作戰。其主要用意是讓無人機消耗、牽制敵防空火力,由後續跟進的強擊機、轟炸機對敵防空陣地實施攻擊。這種思路基本接近以色列1982年轟炸貝卡谷地蘇聯防空導彈系統時的戰法。

▲解放軍空軍日前在西北大漠舉行大規模的空軍聯合演習。(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隨着解放軍購買俄羅斯Kh-31P反輻射導彈,情況有所改變,反輻射導彈雖然射程長、威力大,但其引導頭智能化程度不行,針對不同波段的雷達,專門有三種亞型號,一種型號只能覆蓋一個特定波段的目標。據瞭解,關於中國購買的Kh-31P,有一種說法認爲是一種專門研製的型號,經過調校專門針對臺灣某些特定型號的雷達,而中國後來仿製Kh-31P的鷹擊-91反輻射導彈,據稱已經換上國產先進反輻射引導頭,可以覆蓋全頻段目標。

Kh-31P和鷹擊-91導彈可以裝備在解放軍多種型號的戰鬥機上,不過這種導彈的重量達到了600公斤,如果用來當做自衛導彈的話實在是太重,近年爲解放軍研製較輕的反輻射導彈的方案也已經出現不少。從B-611MR出口型反輻射彈道導彈,這個「喪心病狂」的型號可以看出解放軍對反輻射作戰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鷹擊-91反輻射導彈。(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例如,今年烏克蘭國營進出口公司就提出了R-27P、R-27EP導彈的方案,即將解放軍當初採購的大量性能已經落伍的R-27系列中程空空導彈改裝爲反輻射導彈,這個方案看似成本低廉,實際上效果可能不佳,未受青睞。

此外,解放軍最新的輕型反輻射導彈方案是2014年首次展示的CM-102導彈,該導彈從各方面來看更接近美國AGM-88「哈姆」,一方面足夠輕小,另一方面戰鬥部較大,射程較遠,且飛行速度快。2016年航展上出現了疑似CM-102導彈的實彈或較接近實彈的模型彈,表明該型導彈的研製工作正在取得進展,就目前來看,解放軍執行SEAD作戰主要還是要用鷹擊-91或KH-31P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