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俄核威脅不斷茁壯 專家:不排除對臺動用戰術核武
文中認爲,隨着大陸核威脅不斷成長,恐讓北京不排除對臺動用戰術核武,如何維持對盟邦的核保護傘,成爲華府一大難題。圖爲美軍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試射。(圖/DVIDS)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報導,美智庫傳統基金會7日以「美國維持核嚇阻的需求:中國大陸與俄國與日俱增的威脅」爲題,舉行線上論壇。與會學者不約而同地指出,隨着俄國不斷的將核武現代化,大陸也持續增加核彈頭數,兩個國家又不受相關國際規範拘束;不但讓歐洲與臺海爆發核戰風險大增,更恐讓大陸起心動念,不排除在臺海動用戰術核武。這讓美國不論是重新定義嚇阻戰略內涵,或是確保對盟國覈保護傘的承諾,都面對嚴峻的挑戰。
報導中指出,與會人士一致認同美國有必要將戰略核三角平臺與武器系統進行現代化,而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執行長潘恩(Keith Payne)則認爲,核嚇阻的需求會隨着外在世界的變遷而改變。自2010年歐巴馬政府重新評估與俄國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以來,外在世界已戲劇化的變遷。
不過,當時的美國政府承諾將陸基彈道飛彈系統、戰略轟炸部隊以及彈道飛彈潛艦現代化,並維持其武裝,這讓美國核嚇阻的戰略想定能維持下去。特別是,覈保護傘對美國的盟邦與合作伙伴而言,更屬關鍵承諾。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海恩瑞克斯(Rebeccah Heinrichs)警告,在接下來的10年內,俄國在與他國的爭端中恐降低使用核武的門檻;這時,美國的核保護傘能否保障同盟的安全,就相當地關鍵。
潘恩則補充,中國大陸的核武庫存數量,在接下來的十年內也會成長至少1倍;北京加上北韓、伊朗,讓威脅愈來愈具挑戰性。他分析,相關威脅將表現在機動中程巡弋飛彈、防空系統,或是像地雷這樣的簡易武器。
海恩瑞克斯認爲,如果說俄國在戰術核武的優勢有10,美國僅有1;亞利桑那州前參議員凱爾(Jon Kyl)則補充俄國已完成逾85%的核武平臺與武器系統現代化;北京則有可能在接下來數年內,將核武儲藏數量成長3倍,而直逼600大關。
隨着莫斯科與北京核武實力成長,會愈來愈忽視冷戰時期的「恐怖平衡」原則,從而讓戰術核武使用的可能性提升。俄國稱這種政策爲使危機由升級再到降級;但是,一旦使用核武,就等同自殺。潘恩也認爲,重點是在未來區域危機中,陸俄願意承擔多少核風險而行動。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戰略專家克羅尼(Matthew Kroenig)則警告,大陸在印太區可對美國形成核威脅優勢。由於北京不受《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或《中程核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INF)的規範,北京可能會急起直追,直到在印太區能與美國達成核平衡。
在這種情勢下,北京不免對臺灣起心動念,並威脅使用戰術核武。他認爲,隨着俄國實施讓危機升級再降級的政策,北京雖然曾宣佈不發動第一擊核武打擊,但恐跟隨俄國的腳步而採取碰撞式的政策。
他也提到,川普時期退出INF,並展開中程飛彈相關工作,還研發具核打擊能力的海上發射巡弋飛彈;但這讓問題回到美國自身身上,即「美國須同時支付平臺與武器系統現代化的經費」。然而,2010年後美國便已不再投資平臺現代化。尷尬的是,兩個法案都也屆臨到期。
雪上加霜的是,核武現代化需要高於通膨2%至3%的國防預算,並在未來10至15年內維持此一數字;但美國國防預算卻可能持平,維持在7,040到7,080億美元之間。五角大廈官員更表示,未來幾年國防預算只能持平甚至下降,軍方有必要將傳統平臺現代化視爲優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