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非遺 傳承發展的討論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許邵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以保護爲主,中央財政也設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但更多基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靠發展才能傳承,希望國家設立一項非遺的發展專項資金。”

3月7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貴州團小組會議現場,全國人大代表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省級非遺“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提出建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楊昌芹對此有着自己的思考,“非遺傳承發展需要與時俱進,非遺產品要符合現代人審美和需求,而目前基層非遺的情況是:未形成產業化市場打不開,生存有困難。”

一條建議,引起現場代表熱烈討論。

“這幾年和非遺傳承人合作,說實話,真的不好賣。”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接過話,“非遺產品很多是手工製作成本高、價格也相對高,非遺和市場結合,必須要降低成本。”

對此,楊昌芹認爲,應該把非遺元素融入時代審美,讓非遺被世人所接受。“能不能加強與高校設計院校合作,讓學生到我們這裡實習,與我們共同創新。”

代表們對楊昌芹的觀點表示贊同。

“非遺產品有兩個價值需求,一個是藝術的價值需求,把它作爲藝術品;一個是實用需求,把它作爲使用品。實用的價值需求就一定要實用的價格讓大衆去接受。”主持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副書記藍紹敏說。

“我們貴州大學領個題,組織學校藝術設計學院老師們去調研,怎麼在保護中開發、發展非遺。”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寶安說。

“如果非遺產品用的人多了,會產生一個消費羣體,追求其中手工的、高品質的產品。”藍紹敏說。

“我們和上海美術院校合作,他們有設計理念,我們有手藝,他們完成了畢業作品,我們也降了成本,這些方式效果都不錯。”楊昌芹說。

全國人大代表、工信科技司司長劉多也參與了討論。她認爲,非遺只保護而不用,最後就會失傳。“產品沒有標準化,只能作爲收藏品。要實現標準化、工業化、產業化,成本才能降下去,非遺才能發展壯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非遺傳承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

宋寶安表示,會後與楊昌芹、華茜對接,商討合作事宜

楊昌芹說,會後要去各地調研,考察非遺傳承發展具體情況,提出更好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