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良:中國車企如何向“星辰大海”?

(原標題:專訪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中國車企如何航向星辰大海”?)

“我們堅信汽車產業的下一步並不是夕陽沙漠,而是航向更加壯麗的星辰大海。必須脫離原有的軌道,主動創變才能抵達。”29日,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全球來看,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巨大調整;當這份變化映射到一個行業,甚至一家企業,“創變”成爲其應對時代變革的主動選擇。透過吉利這一中國代表性車企之變,或可洞見發展格局下的中國製造、中國品牌之變。

回溯1997年至今,李書福和吉利的“造車夢”已成爲把握改革開放機遇的鮮明案例。截至2020年10月底,吉利汽車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成爲首個實現乘用車產銷10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

“中國車企要想參與全球競爭,必須形成自己的研發能力、工程能力、設計能力,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否則就沒有話語權,更不會受人尊重。”楊學良說。

吉利汽車持續保持高規模研發投入,近十年在研發上的總投入超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目前已形成逾2000項發明專利。以其9月發佈的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爲例,該架構歷時4年,投入超過180億元,其將軟件開發的時間縮短50%以上,並實現了從A級車到E級車的全尺寸覆蓋。

《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中顯示,吉利控股集團的研發投入位居第二,僅次於華爲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曾一度爲中國社會經濟運行按下“暫停鍵”,由於各地因疫情延遲復工,產業鏈較長的汽車製造業也遭受衝擊。位於浙江寧波的吉利汽車春曉製造基地一度面臨七八百種零件的供應難題

很快,寧波市政府成立企業服務小組,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全面梳理,針對物流運輸受阻難題爲吉利發出100多張通行證,針對浙江省供應商尚未復產復工難題及時幫助解決問題……在多方努力下,該基地順利恢復生產。

助力復產復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過,政府鼓勵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等都進一步強化了汽車企業的發展信心。

楊學良提到,汽車產業正面臨着較大變局,包括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及共享出行等一系列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深度影響未來汽車行業的走向。

這意味着,這條多元化賽道上巨大挑戰與機遇並存。

當前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此前就表示,進一步擴大開放,有利於中國品牌汽車提高競爭力和研發水平,爲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

唯有開放協同才能走在前列。在楊學良看來,打造“全球車”是中國汽車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母公司)宣佈,其與吉利控股集團擬就一款用於下一代混動車型技術的高效動力系統展開合作。雙方擬共同開發混合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以提高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車企並不滿足於單一產品貿易的“走出去”,而是迎來產品、技術、管理輸出的“突破”,並深度參與當地工業化的“走進來”。

“當下,汽車產業已經從固化的‘圍城’走向多維協同的次元。汽車企業需讓產品成爲萬物互聯的一環,以開放共創的態度擁抱變革。”楊學良說。

在兩年後的杭州亞運會上,亦有一幅“未來式圖景”待上演,吉利汽車將繪下以自動駕駛爲核心的智慧出行生活場景。楊學良稱,屆時希望吉利能“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科技的活力和中國品牌的向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