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遊戲式語言 化解教養衝突

龍潭親子建設推廣聯盟」認爲,當孩子遊戲玩樂時,若不慎與其他孩子有衝突,可以用「遊戲式語言」溝通,不僅能消弭親子間的衝突,雙方負面情緒也能得到緩解。(龍親盟提供)

傳統教育風氣較少重視孩子的「遊戲力」,但「龍親盟」成員認爲,多練習用「遊戲式語言」和兒女溝通,不但能促進親子關係,父母也能快樂教養孩子,在放任與嚴厲中,找到教養的新選擇。

致力爭取特色遊戲場的龍親盟,在夢想藍圖逐漸實現時,卻意外發現富有童趣共融公園無法順利提升親子關係,讓她們開始反思,該如何分享在遊戲場域中與孩子溝通的經驗,於是發起線上讀書會,共同研讀國外教授勞倫思柯恩所出版的書籍《遊戲力》,爲上述難題找解方。

「太多家長習慣在遊戲場上限制孩子。」理事小姐說,不少爸媽爲了怕孩子受傷,侷限孩子游玩的方式,但硬碰硬的命令方式只會帶來更多衝突,倘若能主動聽懂小孩的語言,在陪伴孩子游戲的過程中,透過遊戲化的教養,化解親子間衝突,進而能協助孩子玩得更開心、更自在。

理事長黃琬瑄舉例,一羣有年齡差距的孩子在玩大型轉盤時,時常因能力差別而不慎摔傷,她便和大孩子說,「現在小小孩比較多,需要轉得比較慢,那我們開得是區間車」,如果大孩子想玩快一點,則會說「現在是開普悠瑪」,當有孩子要離開轉盤時,則會說「火車要到站了,請乘客下車」。

黃琬瑄認爲,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可先放下身段利用遊戲式語言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表達與理解情緒,纔不會輕易出言傷人;而且在遊戲過程中,也能陪伴寶貝建立自信,學習與同儕溝通的能力。此外,更能轉而增進親子關係,讓遊戲成爲教養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