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果毅居民一條心 撐起草菇故鄉

臺南市柳營區果毅社區透過體驗遊程,讓更多人瞭解當地特有的草菇產業。(謝翠玲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動員令

天色微亮,臺南市柳營區果毅社區菇農們便戴起頭燈、換上袖套與工作鞋,在陰暗高溫的菇寮來回穿梭,俐落地把顆顆飽滿的草菇收進籃子。但就跟其他臺灣傳統農村一樣,有「草菇故鄉」之美稱的果毅,也面臨人口外流、逐漸沉寂的景況;直到10年前,社區透過農村再生、青年返鄉等計劃重新燃起動能,創下1年破百輛遊覽車參訪的紀錄,更讓年過6旬菇農引以爲傲的草菇產業,再次發光發熱。

果毅社區居民大多以種稻爲主,時序一進入立冬,就見到收割機在稻浪中忙碌作業,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稻香,但早年在草菇產業鼎盛年代,多達100多戶農家種草菇;孰料,1990年代遇上國際美元貶值,外銷經濟效益不佳,加上青壯年人口外流,許多農戶只能拆除菇寮,改種其他作物,目前只剩7戶堅守菇業。

社區發展評鑑奪優等

果毅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熟穗說,果毅社區因人口外移嚴重而老化與衰退,當地產業、觀光及文化傳承陷入瓶頸,來到果毅的遊客,多數是到隔壁的江南渡假村,只是不小心「走錯路」才晃進來,別說是觀光客,可能連遊子逢年過節的回鄉意願也不高;直到2011年,社區藉由各項社造計劃的推動,纔開始有了變化。

吳熟穗表示,果毅社區地名俗稱「鼓旗後」,起源明鄭時期「果毅後鎮」屯墾地,也是赫赫有名「鄭氏諸葛」陳永華諮議參軍埋葬之處,具有深厚歷史底蘊。近來社區無論在文史調查或社會福利服務、農特產品推廣等,都做得有聲有色,除讓外界瞭解社區現況、看見果毅的美,更重要的是成功凝聚起社區夥伴們的心,對故鄉更有感情。

經多年努力,果毅社區在2015年衛福部全國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奪得優等,果毅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秀娥開心說,「那年社區得到優等後,真的不得了!」大批參訪團涌入社區,甚至遠從金門、澎湖來訪,不少國中、小及大專院校學生辦戶外教學前來,1年多達逾百輛遊覽車進到社區,志工們整天煮草菇風味餐、導覽和做簡報,雖然每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汗流浹背,但欣喜雀躍全寫在臉上。

逾百輛遊覽車參訪

「阿娥姐,社區感覺不太一樣了耶!」陳秀娥說,許多返鄉的孩子回到果毅社區後,感受到社區這幾年的轉變,不少閒置空間煥然一新,處處都可體會社區的用心和團結力;例如通往陳永華將軍古墓的高速公路涵洞上,繪滿陳永華將軍的人物故事,周遭環境也全面綠美化,都是社區申請經費,並用人力一點一滴付出得來的,這10年間,辛苦的事不少,但有居民支持和肯定,一切都值得。

人稱「草菇阿嬤」的陳秀娥,種植草菇逾30年,她說,草菇在她人生中就像一個「伴」,讓她每天都有工作可以做,身體依然健朗,即使草菇這項產業已是夕陽產業,但她從未放棄說「不想種了」,因爲這是她最喜歡的工作,也是她一生的驕傲,透過社區小旅行,讓她能把草菇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就是她最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