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誰是光學產業獨角獸

誰是光學產業獨角獸

回顧二○一七年臺股漲幅最大的族羣或個股,光學類股可說名列前茅;相關個股漲幅動輒高達二倍;少則也有五成以上。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表現,主要是受到股王大立光(3008)股價登上六千元天價,以及各家光學廠商苦熬了十年在手機鏡頭車載鏡頭領域終於找到新出路,促使玉晶光亞光、佳凌、先進光、揚明光、今國光營運出現轉機,激勵股價大放異彩。

不僅止於國內光學股股價飆漲,在香港掛牌全球最大車用鏡頭的舜宇光學股價也一度衝上一五二.六港元、丘鈦在八月底攀上二三.二五港元。不過,自從九月上旬左右見高點之後,臺港兩地的光學股領先大盤迴檔修正,不少個股均已跌破年線,最具指標性的就是大立光。

蘋果不甜 衝擊港、臺光學股王

自從蘋果推出十週年的曠世鉅作iPhone X之後,大立光受惠於3D感測鏡頭題材,股價攀上歷史天價六○七五元,更有外資法人喊出七千元的目標價;不料,從十一月蘋果iX開始銷售之後大立光股價就回檔修正,一路摜破季線、半線線與年線等重要支撐,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更一度跌破四千元,下探三八○○元,短線跌幅近四成,市值蒸發逾二八○○億元。

究竟甚麼原因讓股王落難?最大導火線當然是蘋果。市場傳出昂貴的iPhone X銷量不如預期,造成蘋果下修一八年第一季出貨目標,由於蘋果佔大立光營比重約五成,自然股價首當其衝。再者,面對國內玉晶光、亞光與中國舜宇等同業積極搶進手機鏡頭,以及玻璃搭配塑膠鏡片混合鏡頭正在崛起;諸多不利因素讓大立光引以自豪的高良率塑膠鏡頭技術優勢,如今遭到挑戰。

不過,玉晶光董事長陳天慶日前表示:光學產業是客製化程度很高的產業,一個鏡頭要做到好,從光學設計、機構設計、模具、射出成型、鍍膜、組裝及鏡頭檢討能力,生產過程長,且每一個過程都很專業,不是大量投資設備資源就可以把產品做出來,做得好,這也是光學產業困難之處。

因此,對大立光來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未來如何把營運比重分散至其他非手機相關應用,以及投入玻璃鏡片技術,將是大立光突破重圍的關鍵。

車用鏡頭商機涌現

全球手機鏡頭恐受到蘋果與非蘋陣營銷量趨緩,但車用鏡頭仍是一塊處女地。由於各家車廠越來越重視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駕駛功能,帶動車用鏡頭商機崛起;尤其,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主要車廠都要在車上配置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簡稱AEB),而毫米波雷達與影像感測鏡頭爲AEB兩大標準配備

儘管車載鏡頭畫素要求不如手機,但因汽車須長時間在戶外行駛,遭逢高山低谷、白晝黑夜、颳風下雨(雪)等各種環境氣候考驗,因此車載鏡頭均得通過「高溫酷寒」、「防塵抗震」等嚴格環境檢測,確保車載鏡頭在各種氣候環境下影像均可保持清晰,加上汽車常以高速行駛,必須快速且精準辨識車外環境。

由於塑膠鏡片受限於物理特性難以耐高溫,而玻璃鏡片具有較高折射率、低吸收率、寬的光穿透頻譜範圍、高抗變形性、高抗高溫及抗溼性、硬度高及擁有較佳表面抗刮等特性,因此車載鏡頭多是G+P(玻璃+塑膠)的混合鏡頭,片數約五~七片。因非球面模造鏡片比球面鏡片更容易修正影像畸變(distortion)、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彗差(coma)等光學像差,因此,ADAS因功能要求較高,甚至是無人駕駛的影像感測鏡頭,多是七片以上搭配非球面模造玻璃。

目前國內最早投入車用鏡頭的廠商即是亞光,除了有非球面模造玻璃量產能力外,另一項雷射測距技術,更是ADAS車載鏡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公司深耕多年的雷射測距技術,原本應用於軍事及狩獵領域,如今成爲搶進自動駕駛的利基技術。

現今雷射測距有兩大主流技術,分別爲飛差測距(TOF)和微機電(MEMS)。前者透過打出雷射光反射之後直接可進行3D測距,優勢是測距可達一、二公里之遠;後者則是用半導體技術,透過整片雷射來回掃瞄的方式,將短距的2D訊號轉爲3D,具有精密度高、影像清晰,且可以克服黑夜及下雨等惡劣環境的優勢。

3D感測鏡頭趨勢成形

當前自動駕駛車必備的光達(LiDAR)常用的距離量測技術就是利用TOF技術,目前亞光與佳凌均已分別打入國際光達大廠,等於搭上自動駕駛商機。另外,今國光也佈局車用鏡頭多年,倒車影像鏡頭通過北美汽車零配件廠Magna認證,另也已送件Delphi;同時,目前正與國際大廠共同開發ADAS用鏡頭,將有利於營運發展。

由於蘋果iX首度搭載3D感測鏡頭,促使其他手機品牌跟進,並開始大量導入手機。除了3D臉部感測之外,手機品牌廠商也積極研發以3D感測結合擴增實境(AR)功能,市調機構LEDinside也預期,未來3D感測技術有可能從前鏡頭擴增到後鏡頭。

不過,因3D感測有雷射光源,發熱問題可能造成塑膠的質變,因此,近來不少廠商開發出塑膠與玻璃鏡頭的組合,或是Wafer Lever Optics(半導體鏡片)。其中,過去專注於玻璃鏡頭的廠商,受惠於3D感測商機,終於在手機鏡頭找到新出路。

像是亞光已成功開發出二片玻璃加三片塑膠鏡片的照相模組,或是一片玻璃加四片塑膠鏡片,光學效能遠優於六P或七P。目前亞光正與開發iPhone 7雙鏡頭以色列軟體大廠Corephotonic合作開發G+P的解決方案,未來可望打進蘋果供應鏈。

機器視覺落實工業四.○

此外,今國光也看好3D感測鏡頭等新應用,目前已與歐美及臺灣感測器廠合作,開發3D感測鏡頭:此外也與中國手機廠魅族合作開發G+P(玻璃+塑膠)混合鏡頭,一八年效益可望明朗化。

智能工廠將在生產線上導入更多攝影機,用於隨機抓取、瑕疵檢測、3D物體辨識等,另外,個人商業用機器人主要用於協助日常生活,如掃地機器人利用鏡頭對室內空間進行掃瞄,無人機空拍、自動閃避障礙物等功能,均強化終端產品對於視覺技術需求提高。

透過AI的加持,3D機器視覺將具有人腦的特定功能,可執行更高精度、更復雜任務,包括取代過去長期由人工負責的品檢以及肉眼無法檢測的細節,大幅提升工廠生產品質與產線效率,對製造業來說,傳統的品檢方式是利用大量人工以肉眼來檢查,但往往會面臨人力不足、人工成本高漲,或人眼疲勞導致檢測品質不一,以及部分瑕疵根本無法用肉眼檢測出來,而3D視覺的優勢在於大量檢視的速度與精準度,同時可以檢查2D視覺或肉眼無法做到的事情,達到高速、全面品檢的目標。因此,機器視覺也將是光學鏡頭廠另一新藍海。

※全文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67期》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