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利息股強棒出擊

又到了年度除權息旺季,在健保補充費、可扣抵稅率減半等政策較不友善參與除權息,加上今年經濟呈現新平庸,除非股價在除權息前急跌或景氣持續向上,不然,大致上寧願除息後再進場,若出現急漲逢高可部分棄息

【文/方亞申

今年全球景氣不被看好,尤其歐洲、日本及中國,加上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屢屢被IMF、世界銀行等下修,整體而言處於新平庸無特色的經濟環境。所幸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情況較佳,而股市在連續上漲六年後,今年以來美股大幅震盪,強勢股網路的亞馬遜(AMZN)、臉書(FB)以及AVAGO(AVGO)等之外,其實收現金電信類股如Verizon(VZ)、家庭保健藥品的Johnson & Johnson(JNJ)、Pfize(PFE)、Merck(MRK)、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BMY)等等穩健保守型個股都是正報酬率,表現都相當強勁。

臺股在五二○總統大選後,指數也來到八六五○點不算低位置,時值臺股進入除權息旺季,類似這種收現金以及穩健型公司,也將獲得青睞,至少低檔支撐較強,包括電子通路、電信等,而產業趨勢隊伍醫材、汽車電子及零組件等,籌碼穩定,也吸引法人蔘與除權息。

扣抵稅率減半效應

不過,近幾年政策上對於一般投資大衆參與除權息並不友善,包括股息併入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提升到四五%、兩稅合一扣抵率減半等,都衝擊資本市場,今年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尤其可扣抵稅率減半效應相當大,不少人今年繳的稅都提高很多。新政府上臺一度喊出要檢討這些不友善資本市場的政策,但馬上又改口,反覆不定,看來今年要改變並不容易。也就是說,參與除權息若股價未能填權息,馬上就吃虧;一旦到了報稅又將發覺股息可扣抵稅率減半,較過去多繳出很多稅,即便對景氣看好的公司,寧願等待除權息後再介入,除非這些公司除權息前先跌一段,那麼填權息機率就較大,至於除權息前大漲者就可逢高棄權息。在買進要除權息個股前,必須有心理準備

此外,若一定要參與除息,除了要先被政府收取健保補充費(今年扣費門檻從五○○○元調高爲二萬元,費率從二%調降爲一.九一%)外,也須瞭解可扣抵稅額。公司繳營業所得稅,股東則有各級距所得稅率假設公司稅前淨利爲一,營業所得稅一七%,稅後淨利剩下○.八三,若全數配予股東,則可扣抵稅率即爲二○.四八%(一七%/○.八三)。若一般投資人繳的稅率比公司可扣抵稅率高則需補稅;反之,若較公司爲低則可獲得退稅。在可扣抵稅率減半下,今年要補稅的比例就大幅提高,這點可參考次頁臺積電爲例子的解說。

留意穩定的息利

對於法人來說,舊制或是新制基本上對於利潤並沒有太大改變,不過對於跑不掉、或不知道跑去哪的人,如大股東、長期投資者來說,在股價還沒有完成填息、沒有價差甚至貼息的狀況下,必須多繳或少退稅,也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必須留意今年在除權息之前,有可能出現棄息賣壓。

假設是一般散戶,必須留意自己的所得稅率與實際有效稅率的差距。一般而言,傳統產業所繳營所稅相對較高,所以可扣抵稅率也較高,雖然退稅金額必定較往年少,不過只要精打細算,還是多少能夠有獲利;而部分科技產業因有租稅優惠等,因此可扣抵稅率可能較低,持有者不可不小心。(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8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