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謝金河:政權交替前的臺股操作兵法

【文/謝金河

被證所稅壓縮三年的臺股,進入二○一六年表現搶眼,元月在全球金融市場黑天鵝效應中,臺股加權指數一度跌到七六二七.八九,到三月已漲到八八四○.七五,這段期間臺股拉昇了一五.九%,是全球表現相對亮眼的市場之一,這一段期間,外資熱烈買超,尤其是大力加碼積電中鋼更是拉昇指數的雙箭頭

龐大的棄權棄息壓力

不過臺股進入三月下旬以後,一方面有國安基金退場的壓力,另一方面繳稅的季節逐漸靠近,加上外資買超力道縮小,臺股成交量漸淡,似乎隱藏回檔的壓力,加權指數一度退守到八四三六.五七,這其中最明顯可以感受到中實戶退場的訊號是四月十二日,OTC指數下跌二.五七,跌幅是一.九九%,OTC今年走勢比加權指數活躍有力,真正原因是證所稅拿掉,有些大戶資金迴流,但是四月以來,OTC表現相對弱勢,似乎有大戶提前開溜的現象,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其次是從時序來看,臺股在證所稅退場後,照理說有利臺股,但真正影響力在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富人稅,因此,第二季的除權息行情通常只有在海外避稅的「外資」參加,本國投資人都會選擇棄息,因此,股市通常在四月見到高點,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四月廿八日臺股在外資力拱臺積電的情況下將加權指數推向一○○一四.二八,此後的四個月,臺股像是被推下懸崖車子,一口氣跌到七二○三.○七,這段三千點的大跌,讓大家「痛徹心肺」。

臺股進入第二季,同樣面臨去年的壓力,首先是龐大的棄權棄息壓力,今年是富人稅上路第一年,高所得者參加除權息,稅率從四○%上升到四五%,二稅合一扣抵減半,再加二代健保附加稅二%,亦即參加除權息,不管有沒有填權息,一半的錢給政府收走,也就是說投資人拿到股息,有一半進到政府口袋,投資人在股海打拚很辛苦,但是不管你有沒有賺錢,政府穩穩拿走一半,賠錢只能摸摸鼻子,所以今年棄權息壓力恐怕史上最大,接下來第二季行情只能看外資,假如外資也腳底抹油,臺股下跌壓力就會加大,這是臺股最不利的地方。

小型飆股的營收不夠大

二是臺股從元月起漲,累積漲了一千三百點,年報揭露是一次股價調整的機會,現在正在等待季報,最新一段時間市場正在反應十日公佈的月營收,及第一季營收報告,所以營收亮眼,第一季財報表現搶眼的個股股價都早已大顯身手了。

像是今年最剽悍的遊戲股鈊象股價漲到三○○元以上,首季營收八.一一億,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七%;倒車雷達的同致三月營收創下一○.三三億歷史新高,首季營收廿九.二一億,成長一○四.三%,股價也漲到五六二元。兩檔股價漲到五○○元以上的個股,像中華電信子公司精測,首季營收五億,成長五一.九%,去年EPS一四.七七元,股價漲到七三六元,本益比已很高。另一檔聯亞首季營收六.二五億,營收成長六○.九%,去年EPS一四.一五元,股價最高漲到六○一元,PE也不低。

這種小型股飆漲後都面臨一個問題,營收不夠大,像聯亞市值拉到四一○億,但全年營收只有廿億,精測市值到二○○億以上,營收只有一七.二五億,市值營收比太高,也增加介入的風險,這是市場亮度最高的個股,但是股價大多數已充分反應,這是市場高知名度的「明牌」,投資人現在跳進去,利潤恐怕不會太大。

今年臺股輪到小型成長股像鈊象、同致、精測、聯亞這些小型股當家,大型股只剩臺積電挑大樑,而過去搶眼的高價股,今年開始出現不進反退的現象,例如,手機零組件的大立光前三季營收衰退廿一.七%,電子束漢微科,首季營收比去年同期衰退卅七.三%,這個現象也可以看出市場活躍角色正在換人做。

恐慌指數回落低點

臺股元月起漲,三月見到高點,但此時全球股市卻出現美國Fed不升息,各國股市加緊腳步補漲的現象,臺股原本有回檔壓力,但美國Fed不升息,一個是造成美元弱勢,美元指數一度跌到九三.六二七,美元跌也造成原物料明顯上漲,今年以來鐵礦石大漲卅二.一三%,使得壓抑很久的鋼鐵股出現反彈,而紐約油價漲到四一.八美元,北海油漲到四四.九美元,也讓產油國鬆了一口氣。今年以來杜拜原油上漲一二.八四%,紐約原油漲一三.八五%,原物料上漲,也使得新興市場股市出現絕地大反攻。(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7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