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之父」宋文驄病逝 323當「生日」感動了中國!
▲▼殲-10首飛成功,宋文驄與試飛員雷強等人淚灑機場。(圖/翻攝自新華網)
解放軍的殲-10戰機在1998年3月23日首飛成功,使得中國成爲全球第五個獨立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淚流滿面的「殲-10之父」宋文驄,特意將自己的生日改爲了3月23日,不過在充滿特殊意義的「生日」前一天,他病逝於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86歲。
根據陸媒報導,宋文驄原籍雲南大理,1930年3月26日出生於昆明市。5歲起在昆明上小學,初中在大理度過。1948年底在昆明高中畢業前加入了共產黨的周邊組織「民青」。1949年7月參加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
1949年後,宋文驄先是在空軍擔任飛機機械師,抗美援朝時期擔任中隊機械長,1954年8月被選送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俗稱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空軍工程系飛機發動機專業深造,1960年畢業,分配到瀋陽601所任設計員、專業組長,1970年4月調成都611所,1974年2月任總體室主任,1977年7月,任611所副總設計師。
1980年6月17日,宋文驄擔任611所總設計師,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先後參與過東風113號機、殲-7、殲-8、殲-9、殲-10飛機等多個飛機型號研製,擔任過兩個中國重點型號殲-7C和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
解放軍從1982年開始進行殲-10方案選型,宋文驄端出了2個歷經2輪優化的鴨式佈局氣動方案,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被確定爲新殲方案。儘管方案贏得了競標,但殲-10的發展很不順利,不少人都認爲直接購買法國幻象-2000或蘇-27更好,因爲省錢省時省力,空軍甚至還有人喊出了「要打贏,靠27」的口號。
此外,軍工系統還面對着捉襟見肘的經費問題,但是宋文驄並沒有被這些苦難壓倒,從1986年開始研製,他頂住了各方的壓力推進殲-10項目的進行,1998年3月23日,被稱爲「骨氣機」的殲-10終於完成了首飛,成功落地之後,他與試飛員雷強等人淚灑機場。
2006年,殲-10戰鬥機形成了戰鬥力,並在2009年十一閱兵中飛過天安門。隨着殲-10飛機的研製定型和裝備部隊,中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設計技術,甚至裝上中國生產的渦扇-10(WS-10,官方命名爲「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
殲-10主要型號有殲-10A,這是單座量產機型;殲-10B是基於J-10A大幅度改進型,配備DSI進氣道(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整合有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殲-10C是B型的同外形改進,可攜帶4噸以上的彈藥,配備主動相控陣雷達,此外配備一名武器操作員負責對地精確打擊,屬於戰鬥轟炸機;殲-10S爲J-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值得一提的是,殲-10還有外銷型FC-20,爲中國賺取軍火外匯。
作爲新中國成立後成長的本土派頂樑柱,宋文驄帶出了楊偉、唐長紅等新生代飛機設計團隊的骨幹。2010年2月10日,宋文驄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頒獎詞寫着「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志;中年發奮,強國信念充滿他的血液。」可謂相當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