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角大暴衝 央行急找救兵!謝金河揭這2種貨幣比臺幣猛

金河認爲,資金迴流造成臺幣升值趨勢不會只有1、2年,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資料照)

臺幣今年升勢兇猛,近期幾乎每天盤中漲逾3角,11月初更一度升破28.5元的彭淮南防線,央行扛不住壓力,罕見向金管會「求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今年臺幣並非升值幅度最大的貨幣人民幣歐元都升得比臺幣多,但他也提醒,臺幣升值趨勢不會只有1、2年,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今年新臺幣升升不息,從31.72持續升值到28.492,傳統產業老闆開始出來告急,央行也頻頻祭出動作。臺幣升值的源頭首先來自美國聯準會的降息,美國利率降至0到0.25%,原來的利差優勢不再,美元轉爲弱勢,新臺幣也跟着升值,央行也向業者喊話:產業別倚賴臺幣貶值。

「再者,今年上半年外資賣超臺股逾6000億,資金淨匯出5903億元,臺幣仍然升值,外資的賣超到10月,11月以來外資又大舉買超臺股1560億元,看起來外資開始回頭加碼臺股,臺幣升值壓力會更大。」

他認爲,過去10年,外資賣超臺股只有2011及2018,這兩年外資賣超臺股,臺股都大幅下跌,今年賣超力道史上最大,臺股卻創下最大的漲幅,是內資迴流的力量改變了臺股生態,而這個長期趨勢纔剛開始。

謝金河說,記得1985年新臺幣在十信風暴前是40.6兌一美元,從此開展5年的升值循環,一直到1990年升值至25.56兌一美元。此後臺灣的資金流向中國大陸,臺幣匯率都在30到35元之間,這兩年進入30元以內的區間,這個資金迴流的升值趨勢不會只有1、2年,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謝金河坦言,央行想抵擋臺幣升值,除了靠金管會擋一下外資,或用道德勸說,手上工具並不多,因爲臺灣已經沒有大幅降息的空間,美元弱勢,臺幣下跌空間有限。這個時候,產業要積極升級轉型,臺灣要進行脫換骨的調整,要有更大的開放氣魄,拿掉框在自己身上束縛,努力迎合人均GDP 30000美元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