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現“後宮”區
中新社西安12月19日電 (記者 田進)西安市文物局19日晚披露,秦漢櫟陽城遺址經過考古發掘,清理出了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
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秦孝公時期,秦末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爲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此外,在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自櫟陽徒長安”後,漢太上皇仍居櫟陽,死後並葬於櫟陽,置萬年縣以奉陵寢,是漢王朝的第一個帝陵和陵邑。
考古隊在櫟陽城遺址先後確定了一號、二號、三號等三座古城,並在三號古城中勘探發現、試掘確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判斷其時代爲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正是秦漢櫟陽爲都的所在地。
考古人員對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四號至九號建築,發現確定了十號建築。
“公”字雲紋瓦當。西安市文物局供圖
通過發掘,確定在六號建築北側的東西向牆基應在三號古城中具有重要的區劃意義,目前發掘確定的大型建築,均集中分佈在該牆基之南,而在其北側則建築甚爲“稀疏”。
考古人員通過對三號古城核心區的一系列考古勘探,對戰國時期,特別是從戰國中期延續到西漢初期的建築特點、形制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對三號至九號建築的清理,第一次較完整揭露該時期“後宮”區域,對深入揭示戰國秦漢建築佈局和發展有着重要的學術價值。
從考古清理看,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的建築規模大、等級高,與文獻中秦人在櫟陽城中不斷進行的制度性改變的文獻記載相近。從現有資料看,學界所講的“漢承秦制”,無論是從政治制度,還是從建築文明上,均始於櫟陽。
考古部門表示,在櫟陽城遺址發現的建築材料、建築平面、建築佈局均與以往認識有較大的發展,它們深刻的影響着之後的秦咸陽、漢長安城的相關制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