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中國之治提供法治保障(思想縱橫)

進入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加速推進。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2018年3月,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這樣的機構;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這一個個“第一次”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核心的黨中央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記錄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實步伐。

我國國家治理之路應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週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習近平法治思想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以“爲子孫萬代計、爲長遠發展謀”的宏闊視野,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爲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爲中國之治夯實了法治基石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從“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到“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制度保障”,從“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到“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從“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到“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我們黨對法治在治國理政中重要地位和實踐運行規律的認識日益豐富、不斷深化。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法治建設的累累碩果,讓人們對法治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體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一個法治國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進入新階段,奮進新徵程,必須更加註重發揮法治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規則之治,具有權威性確定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新時代,人民羣衆對公平正義的渴求更加強烈,各類市場主體法律平等保護的期盼更加迫切。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有利於人們形成對社會發展的良好預期,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我們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爲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外部環境越是複雜,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充分發揮法律“治國之重器”的作用。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和規則的競爭。誰能在規則制定和運用中佔據有利位置,誰就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隨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不斷充實制度和法律“工具箱”,綜合利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開展鬥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今天的中國,法治已經成爲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共識。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的高度尊崇法治、認識法治,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不斷提升依法治理的智慧和能力,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