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織“導彈網”對付中國?!

日媒:美國沿第一島鏈打造“反華導彈網絡”,但卻面臨一大困難。

“美國將沿着第一島鏈構建反華導彈網絡”,日本媒體以此爲題對美國近日提出的“太平洋威懾計劃”進行了報道,認爲美國正在加強對中國常規威懾能力,但也承認如果美國想在日本部署陸基中程導彈將困難重重。

“日經亞洲”(Nikkei Asia)網站3月5日報道稱,美國將加強對中國的常規威懾,沿着所謂的第一島鏈打造一個精確打擊導彈網絡,這是美軍在未來6年內爲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投入的274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發射畫面

報道稱,沿着所謂的第一島鏈打造對抗中國的導彈網絡構成了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日前提交給美國國會的“太平洋威懾計劃”的核心提議。“美國未來面臨的最大危險仍然是傳統威懾的侵蝕,”該計劃文件中這樣寫道。“如果沒有有效和令人信服的常規威懾能力,中國就有膽量在該地區和全球採取行動,以取代美國的利益。隨着印太地區的軍事平衡變得更加不利,美國的額外風險堆積,可能會促使對手嘗試單方面改變現狀。”

報道具體解釋說,這一計劃是“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部的第一島鏈部署一體化聯合部隊精確打擊網絡,在第二島鏈構建一體化防空導彈防禦能力,以及部署能夠維持長時間戰鬥行動能力的分散型部隊”。

報道稱,所謂的第一島鏈由包括沖繩、臺灣、菲律賓島嶼在內的一系列島嶼組成,中國的反介入/區域封鎖策略試圖將美軍從第一島鏈中趕出去。

退出《中導條約》後不久美國就試射新型中程導彈

根據美軍的“太平洋威懾計劃”文件,該計劃的架構是“將資源集中在威懾中國的關鍵軍事能力上”。這份文件報告稱:“本報告中概述的需求是專門用來說服潛在對手,任何先發制人軍事行動都將付出高昂代價,而且如果在危機時刻投放戰鬥力量很可能會遭受失敗。”

報道稱,根據日本的《防衛白皮書》顯示,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駐紮了大約13.2萬的兵力。美國最新“太平洋威懾計劃”的核心要素是“沿第一島鏈建立具有高生存能力的精確打擊網絡”,這意味着美軍陸基炮兵部隊將擴大對常規導彈的使用,美軍已經排除在這些短程和中程導彈上配備使用核彈頭的可能性。

報道提到,長期以來,美國應對中國的策略一直以海軍和空軍爲基礎,而中國擁有強大的陸基中程導彈,美國卻一枚也沒有。這一差距主要源於《中導條約》的限制,該條約禁止美國研發使用射程在5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導彈,美國已於2019年5月正式退出該條約。

解放軍裝備的東風-16導彈

“《中導條約》對美國施加了不必要的限制,”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委員吉姆·裡施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說。他表示,在印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是美國和日本之間一個日益重要的探討領域”。駐日美軍目前沒有配備可以打到中國的陸基導彈,日本防衛省則一直在包括沖繩在內的“西南諸島”上打造自己的遠程導彈打擊能力。

報道也承認,在日本領土上部署美國導彈將困難重重,因爲此舉將影響美軍和日本自衛隊角色分工。而且在日本部署美國導彈肯定會激怒中國,讓中日之間的外交複雜化。在日本部署導彈還可能會遭到周圍當地居民的反對。

針對美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一事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此前曾表態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如果美方執意部署,就是在中國“家門口”挑釁,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反制。同時,中方希望日本等有關國家從地區和平穩定大局出發,謹慎行事,不得允許美在其領土部署中導,以免淪爲美地緣政治圖謀犧牲品

對於中美兩軍關係發展,中國國防部在3月1日表示,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重要關口,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中美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兩軍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也是兩國防務部門的責任所繫。我們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加強對話溝通,拓展務實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兩軍關係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