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澳“大框架上”達成“針對中國”的防衛協定

(原標題:警惕!日澳“大框架上”達成“針對中國”的防衛協定,有可能成爲“軍事同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17日如期訪問日本,並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談,雖然當天雙方並沒有如外界所料簽署宣告日澳進入“準軍事同盟”關係的《互惠准入協定》,但他們仍宣佈“在大框架上”達成了這個防衛協定。目前,關於協定的細節內容並未透露太多,但媒體一致認爲其目標是“制衡中國”。在澳日首腦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有不點名抨擊中國所謂在南海東海的“壓迫性和方面行動”的字句。對於這份被西方媒體稱爲“60年來日本第一份類似駐日美軍地位協定的歷史性防衛條約”,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個協定一旦簽署,其影響將是較爲深遠和長期的。將來在熱點地區,如果發生具有張力的衝突,兩個國家會共同策應美國的對華壓力,無論在軍事力量、物流方面,還是雙方武裝力量互訪、互相培訓、利用對方軍事基地,對中國都是有實際壓力的。他說,“中國本身不反對任何國家建立各種形式的同盟關係,但如果它們的目標是針對中國,或者威脅到中國國家利益和底線,我們將堅決做出必要的迴應”。

“歷史性協定”及其爭議

在17日的聯合記者會上,菅義偉宣佈,日澳在大框架上達成了推進雙方共同訓練等的《互惠准入協定》。莫里森對此表示歡迎,稱“在具有里程碑意義防務條約——《互惠准入協定》達成原則性協議方面,今天邁出了特別的一大步”。

媒稱,新協定如果生效的話,雙方武裝力量以共同訓練爲目的進入對方國家時,不需要審查。攜帶用於訓練的武器和車輛等裝備的手續也變得簡單。迄今爲止,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防衛合作海上自衛隊和澳大利亞海軍、航空自衛隊和澳大利亞空軍的訓練爲中心。預計在這個協定中,擁有網絡和電子戰部隊的陸上自衛隊和澳大利亞陸軍的人員交流也會變得活躍。

路透社17日稱,這是一項“歷史性的”防衛條約。美國在亞洲地區的這兩個重要盟友將從此加強合作,以制衡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擴大的影響。這份協定經過6年時間的磋商,還需要兩國議會的批准。一經簽署,將是日本自1960年簽署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以來第一份類似的協定。1960年的協定允許美國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地區建立海空軍基地並駐軍,作爲美日軍事同盟的組成部分。

英國《衛報》17日稱,一旦《互惠准入協定》最終敲定並獲得議會批准,將標誌着日本政府60年來首次允許美國之外的外國軍隊在其領土上行動。該協定將爲日澳加強防務合作和聯合軍演鋪平道路

201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布拉克斯蘭在澳駐日大使館發表演講時,稱《互惠准入協定》將“加快並促進快速和無縫的互操作能力”,“使澳軍可能在日本任何地方部署,以應對諸如印度洋海嘯、菲律賓颱風這樣的危機”。他提到,日本發生福島核災難時,澳空軍C17運輸機搭載了援助設備,但由於沒有事先商定的行政程序,很難將設備卸載。

澳大利亞聯合通訊社17日稱,《互惠准入協定》將是澳在擴大與日本的防務關係方面邁出的一大步,並向該地區發出一個信號,即日本希望在印太地區發揮更廣泛作用。不過,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談判的該協定的爭議之一是,澳大利亞反對該國軍人可能依據日本法律被判處死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稱,前美國國防部東亞問題高級專家肖夫表示,二戰後實施的《日美地位協定》一直是東京和華盛頓之間緊張關係的歷史根源,他說:“美軍犯下的許多罪行中,嫌疑人在規定時間內未移交,在某些情況下根本沒有移交。這導致日本民衆對這種方式產生了真正的政治不滿。”這使得《互惠准入協定》在日本也具有政治敏感性。報道稱,在澳外長佩恩上月訪問日本時,澳日談判代表已就這一協定進行了數週的討論,試圖在莫里森訪問時正式簽署。此前,也有多位澳大利亞部長和總理在訪日前,暗示協定即將達成,但後來都遲遲沒有下文。

“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

共同社早在11月3日就稱,日澳《互惠准入協定》已進入“最終協調階段”,將在本月中旬莫里森訪日中“予以確認”。《澳大利亞人報》17日也報道說,雙方首腦當天結束一對一會晤後,將出席“新的防衛條約的簽字儀式”。但實際上昨天東京還是沒能見證《互惠准入協定》的簽署。不過,在“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這一議題上,兩國首腦一拍即合。據日媒報道,菅義偉在17日的會談中表示“想確認日本與澳大利亞就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強化合作一事”,莫里森說:“追求自由、構築以市場爲中心的經濟,是志向相同國家的特別責任。”

17日,兩國首腦在主張在推進防衛、經濟等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上簽字。據共同社報道,聲明就南海局勢強調“再次確認強烈反對加劇緊張的威脅性嘗試,共享了對包括軍事化和導彈發射等嚴重事件的關切”。聲明還針對東海形勢,表示強烈反對“追求現狀變更、提高緊張感的壓迫性和單方面的行動”。

日本NHK電視臺稱,菅義偉與莫里森會談的背景是對“加強海洋活動的中國”的強烈擔憂。日澳互相定位爲“特別戰略合作伙伴”,將與美國、印度等國合作,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爲目標。

莫里森17日下午還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會談一小時,就“與包括美國、印度在內的國家在安全保障領域加強合作非常重要”達成一致認識。其中,安倍提到了11月在印度近海舉行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和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海軍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並表示“訓練成功真是太好了”。兩人一致認爲,爲了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加強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非常重要。

陳弘認爲,直至目前,日本的軍事盟國真正意義上只有美國,如果日澳簽署了這樣一份協定,它會成爲世界上第二個僅次於美國與日本有共同防務的國家,這等於是準軍事同盟。尤其是在現在美國政府推行“印太戰略”過程中,日澳作爲美國四邊中一南一北最重要的兩個盟友。這份協定一旦簽署,其影響將是較爲深遠和長期的。

日本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王屏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互惠准入協定》很明顯違反了“和平憲法”,而且如果將來日澳有可能互派軍隊或建立軍事基地的話,也是違反“和平憲法”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與安倍晉三分別提出過建立政治大國與軍事大國的目標,這就決定了日本必定要走修憲的道路,將其影響力擴散到世界各地。

日澳關係突然升溫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道,菅義偉17日對莫里森表示,“我出任首相之後,第一個打來電話的是你,迎來的第一位外國首腦也是你。”另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莫里森17日在與菅義偉的會談中親切地招呼說,“我想現在開始叫你‘yoshi’(義)。請叫我‘斯科特’。”“斯科特”是莫里森的名,安倍曾在推特上這樣叫過莫里森,報道稱,菅義偉對莫里森的提議“帶着害羞的笑容聽着”。

菅義偉與莫里森17日的會談還討論了新能源領域。莫里森在共同記者發表會上表示,關於向日本出口液化氫作爲新能源的計劃,“明年3月可以發貨”。兩位首腦表示歡迎RCEP的簽署,並就早日生效達成合作。

“不難發現,澳日關係在過去幾個月顯著升溫”,ABC稱,新當選的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與外國領導人通電話第一個選擇了莫里森,美國總統特朗普都排在了後面,而美國是日本最爲緊密的盟友。上個月,澳外長佩恩和防長雷諾茲先後到訪東京,與日本外務省、防衛省官員展開會晤。與以上兩次會晤相同,在莫里森與菅義偉的私下談話中,中國及其日益增強的影響力一定是個重要的話題——崛起的中國讓澳日兩國走得更近。不過,澳日首腦會談通常會用“建立在規則之上的秩序”、“自由與開放”或者“和平與繁榮的印太地區”這類詞語來限定。

日本NHK電視臺主持人表示,莫里森即便在回國後需要隔離14天的情況下也要堅持訪問日本,這反映了他的危機感。美國彭博新聞社17日稱,澳大利亞尋求與地區國家建立防務關係,以應對中國的“擠壓”。

1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談到有關中澳貿易摩擦時表示,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更多地視中國發展爲威脅,並隨之採取了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這是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

彭博社17日稱,澳大利亞在“四方安全對話”以及“五眼聯盟”等其他多邊組織中發揮主導作用的舉動,可能會導致北京方面進一步懲罰澳大利亞。

【環球時報記者 郭偉民 吳志偉 張繼丹 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