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楓:俄羅斯爲中國研製導彈預警系統,水平咋樣?

(原標題:晨楓:俄羅斯中國研製導彈預警系統,水平咋樣?)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據俄羅斯塔斯社8月24日報道,俄羅斯導彈預警系統首席設計師、Vimpel公司CEO謝爾蓋?博耶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透露,俄羅斯已經開始對一部分組件展開研究,這些組件將被用於俄羅斯爲中國製造的導彈預警系統上。2019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稱,俄羅斯正在協助中方建造導彈預警系統。

在過去30年裡,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不少軍事裝備,但近年來逐漸減少,主要是因爲中國軍事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在部分領域已經超過俄羅斯。但即使在中俄軍事技術交流最高峰的時候,戰略武器技術方面也很少涉及。中俄在導彈預警方面的合作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即使在最緊密的盟友之間,進攻性戰略武器技術也是不分享的。英國得到美國“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技術,並在下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發上得到美國的技術合作,條件是英國的發射鑰匙掌握在美國手裡。所以這已經不是盟國之間的分享,而是英國在自幹五了。

但防禦性戰略武器技術有所不同。這當然還是戰略性的,但盟國之間即使發生分歧,停止合作就是了,不至於對自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導彈預警正是這樣的。

俄羅斯是導彈防禦方面的先行者,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部署有世界唯一的A-35反導彈系統,在90年代由更新的A-135替換,現在正在研發最新的A-235“努多爾河”反導彈系統。在導彈預警和導彈防禦方面,俄羅斯的技術積累非常雄厚,儘管近30年因爲經濟困難和國際環境變遷而發展放慢了。

不過這些可能實際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洲際彈道導彈的基本特點:彈道。洲際彈道導彈一旦升空,只有極其有限的機動變軌能力。所以上升段的精確探測特別重要,只要精確測定上升段的彈道,就可精確推斷中段彈道和末端的命中點。機動分導彈頭對末端命中點的推算增加了困難,但在機動分導子彈頭與載體分離之前,還是符合簡單彈道的。

中國的導彈預警只有一個對象:美國。在通常的地圖上,美中之間的最近距離是通過太平洋。但地球是圓的,美中之間的最近距離實際上是通過北極地區。這從極座標地圖上容易看出。

以北極爲中心的極座標世界地圖。美國在中間偏左下,俄羅斯在中間的右面,中國在俄羅斯的右上

圖中是若干穿過北極的主要航線,其中PEK爲北京,SHA爲上海,TAI爲臺北,HKG爲香港;NYC爲紐約,DC爲華盛頓,TOR爲多倫多,DET爲底特律,CHI爲芝加哥,LAX爲洛杉磯,SFO爲舊金山,SEA爲西雅圖

顯然,不管從東部還是西部,美國到中國的最短路徑都要通過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美國東部到中國西部穿越中西伯利亞,美國西部到中國東部穿越東西伯利亞。值得注意的是,朝鮮到美國西部不僅穿越東西伯利亞,也穿越阿拉斯加。阿拉斯加的格里森堡是美國最主要的導彈防禦基地,就是因爲這裡是對朝鮮導彈中段攔截的理想位置。格里森堡也可攔截從中國東部射向美國西部的導彈。

!

反過來,中西伯利亞到東西伯利亞就是中國攔截美國導彈的理想基地。比如說,圖中紐約到北京航線途徑的李亞科夫斯基羣島就是理想的反導基地。如果在勘察加半島再設立第二反導基地,不僅可以攔截美國西部射向中國的導彈,北太平洋裡發射的潛射洲際導彈也在攔截範圍之內。直接在白令海峽地區建立反導基地,則是攔截美國西部發射導彈的最理想基地。

但對於俄羅斯來說,科拉半島纔是保衛莫斯科和歐洲部分的理想反導基地。所以中俄的部署要求不重疊,除了反導基地都在俄羅斯的北冰洋沿海。但反導的第一步是導彈預警。

已知“沃羅涅什”導彈預警雷達位置,紅色爲已經運作藍色中奧爾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阿爾泰已經運作,摩爾曼斯克、塞瓦斯托波爾、沃爾圖卡在建

蘇聯建立了龐大和完整的導彈預警網絡,但蘇聯解體使得導彈預警網絡在拉脫維亞烏克蘭阿塞拜疆方向產生了要命的缺口。蘇聯時代的“德涅斯特”和“達利亞爾”雷達也在逐漸退役,新一代的“沃羅涅什”雷達是大型的固定陣面主動相控陣早期預警雷達,已知有“沃羅涅什-M”、“沃羅涅什-DM”、“沃羅涅什VP”和“沃羅涅什-SM”四種,可同時跟蹤至少500個目標。

“沃羅涅什-M”是米波雷達,也稱甚高頻(VHF)雷達,探測距離4200公里,最早在2010年投入使用。聖彼得堡附近的萊赫圖西、奧爾斯克、沃爾庫塔使用“沃羅涅什-M”雷達。

“沃羅涅什-VP”也是米波/甚高頻(VHF)雷達,但“沃羅涅什-M”有三個天線陣面,“沃羅涅什-VP”有六個天線陣面,VP意爲高性能,最初在2014年投入使用。伊爾庫茨克附近的米謝萊夫卡、摩爾曼斯克附近的奧倫格爾斯克使用“沃羅涅什-VP”雷達。

“沃羅涅什”-DM是分米波雷達,也稱特高頻(UHF)雷達,探測距離同爲4200公里,但分辨率提高了,最早在2009年投入使用。阿瑪維爾、皮奧涅斯科耶(在加里寧格勒)、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葉尼塞斯克、阿爾泰的巴爾瑙爾使用“沃羅涅什-DM”雷達。

最新的是“沃羅涅什-SM”,這是釐米波雷達,也稱超高頻(SHF)雷達,性能不明。估計探測距離大大縮短,但分辨率也極大提高,也更加適合跟蹤小型和高速目標。這是戰鬥機火控雷達的波段,只是換成超級大型天線了。以色列“箭”式反導導彈配用的“綠鬆”雷達也是釐米波的,只是“沃羅涅什-SM”要大得多。現在已知的只有在建的塞瓦斯托波爾基地使用“沃羅涅什-SM”雷達。

三陣面的“沃羅涅什-M”米波主動相控陣雷達

“沃羅涅什-DM”分米波主動相控陣雷達

“沃羅涅什DM”天線細節

以色列的“綠鬆”釐米波主動相控陣雷達,“沃羅涅什-SM”與此相似,只是要大得多

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俄羅斯九死一生,永遠離恢復元氣差一公里。重建軍事力量成爲普京建立執政合法性的一個要素,但是缺錢。俄羅斯的對策是:常規軍備的重建先緩一緩,重點重建核軍備,導彈預警成爲重點,因爲俄羅斯還是對井射洲際導彈高度依賴,做不到“落地前發射”是談不上確保互相摧毀的。

但蘇聯解體使得俄羅斯喪失了在拉脫維亞、烏克蘭、阿塞拜疆的預警雷達,萊赫圖西是補拉脫維亞方向的,阿瑪維爾有兩個天線陣,一個是補烏克蘭方向的,另一個是補阿塞拜疆方向的。但也顯然,俄羅斯的導彈預警雷達也有對着中國方向的,伊爾庫茨克和阿瑪維爾的雷達從東西兩側差不多覆蓋中國全境。當然,阿瑪維爾和伊爾庫茨克也分別覆蓋印度洋方向和太平洋方向,這是對潛射洲際導彈的預警。

!

新建的奧倫格爾斯克和沃爾庫塔將覆蓋北極方向,尤其是沃爾庫塔,覆蓋了美國射向中國的主要途徑。這是對中國也很有用的覆蓋範圍。但更理想的是在白令海峽地區或者勘察加半島增加一座雷達站,面向格陵蘭到阿拉斯加之間的扇形,與沃爾庫塔互相補盲。但這對俄羅斯用處不大,美國導彈不大可能從這個方向打過來,就要看中俄的合作能達到什麼程度了。

若干俄羅斯導彈預警雷達的覆蓋範圍,藍色爲蘇聯時代的老式雷達,黑色爲新一代雷達

美國也一樣,單靠本土(“下48州”)的預警雷達是不行的。阿拉斯加的位置好,但依然不夠,需要在盟國(格陵蘭、英國)也建造預警雷達,才能提供足夠完整和靠前的預警體系北美防空司令部在加拿大北方還有一條雷達警戒線,但下圖中沒有標出。

美國的導彈預警雷達體系,比蘇聯-俄羅斯體系的覆蓋更加完整、嚴密。這還是極座標,美國在下,俄羅斯在上,其中Thule在格陵蘭,Flingdales在英國

展開到通常的地圖上,反而不容易看清楚這些雷達的掃描方向和覆蓋範圍

導彈預警包括陸基早期預警雷達和預警衛星。預警衛星主要通過紅外來捕捉洲際導彈發射時的巨大尾焰特徵,但預警導彈本身只能提供粗略提示,難以做到精確跟蹤和彈道預測,這需要陸基早期預警雷達。

俄羅斯的民用電子技術已經全面落後於中國,但早期預警雷達和紅外預警衛星不僅牽涉一般電子技術水平,還牽涉高度專業的特殊技術,俄羅斯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依然對合作有很大作用。難說預警衛星是由中國負責還是俄羅斯負責,或者各搞一套,但陸基雷達部署在俄羅斯,由俄羅斯方面主導是合理的,重要的是情報共享。

但中國也不是完全被動的。在電子元器件、通信、網絡、數據處理、計算機、信息可視化、大型軟件架構等方面,中國已經領先了,完全有資格作爲平等夥伴參加合作。中國的投資對俄羅斯也是同樣重要。

2019年4月15日,中國國防部透露,根據中俄雙方共識,中俄第三次反導計算機聯合演習將於2019年年內在俄羅斯舉行。這說明中俄在戰略導彈預警的情報共享方面已經開始進行。

情報共享的下一步就是反導導彈基地的互補了。在這方面,中國可以幫助攔截從太平洋和甚至東印度洋飛向俄羅斯(尤其是歐洲部份)的美國導彈,俄羅斯則可以幫助攔截從北美大陸和東太平洋飛往中國的美國導彈。但這是比較遙遠的第二步了,能夠走到哪裡取決於中俄合作之路能走多遠。

在後冷戰時代,中俄之間抱團取暖的呼聲不斷,雙方在政治上也屢次高調推動,但合作之路艱難而又漫長。俄羅斯既難以消除對中國的猜疑,又對“融入歐美”心存幻想,前超級大國情結也不時發作,對於中國可能反客爲主的合作尤其警惕。但外有歐美壓力,內有經濟社會發展遲緩的問題,加上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吸引力,俄羅斯最終還是身不由己地向合作道路挪動。導彈預警這樣的“有利無害”的合作是開始,傳說中的常規潛艇合作可能更加艱難,但雪球已經開始滾動了。更重要的是,雪球也開始滾入民用經濟領域,這比軍事技術合作更有粘性。

在普京時代的早期,安大線輸油管三起三落,如今俄羅斯與中國合作的阿穆爾天然氣化工綜合體(AGCC)項目也正式開工了。AGCC在黑河以北150多公里,設計產能爲聚乙烯240萬噸/年、聚丙烯40萬噸/年。聚乙烯對塑料工業好比鋼鐵對冶金工業,聚乙烯的應用從塑料袋到礦泉水瓶到玩具到防劃手套甚至防彈衣,包羅萬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市場,差不多相當於美國與歐洲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產量僅次於美國,西伯利亞和北冰洋天然氣的開發前途不可限量,背靠中國市場的雙贏意義不言而喻,但要實現這樣的雙贏,還是需要俄羅斯端正心態。

就像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用血肉換來的勝利最終使得斯大林下定決心援助中國、並帶出一五計劃的全面援建一樣,在今天的中俄關系中,也是由於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和國際政治上的“新五次戰役”,才贏得俄羅斯真正擁抱合作。時代也不同了,中俄需要抱團取暖,但俄羅斯更需要來自中國的熱量。建立這樣的認知是中俄之間可持續雙贏與合作的基礎,可能不知不覺之間,這一天在悄悄走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