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創立新純電動車品牌 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23日電 (付玉梅)日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其萬字講話透露,吉利將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

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此前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目標並未實現,銷量上也遲遲未能佔據優勢,有專家評價稱吉利是“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新公司的成立,能否能帶領吉利彎道超車?

資料圖 中新經緯 付玉梅 攝

二次衝擊“藍色吉利行動”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從吉利方面獲悉的李書福講話內容,吉利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形成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爲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90%是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二爲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吉利將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事實上,早在2015年,吉利就啓動了“藍色吉利行動”,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2018年初,李書福公開表示,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的90%以上,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達35%。

但這個目標尚未實現。公開數據顯示,吉利已經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2020年,吉利累計銷量約132萬輛,在新能源領域的幾何A、幾何C、帝豪EV等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總銷量約爲6.8萬輛。這也意味着,在吉利去年的整車銷量構成中,新能源佔比僅爲5.2%,離目標相差甚遠。

首次“藍色吉利行動”的目標沒有如期完成,李書福在此次內部演講中迴應稱:“這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外部戰略條件沒有形成,這樣的失敗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國車企中有,在歐、美、日、韓車企中也有,我們不必爲此沮喪。”

媒體報道稱,吉利汽車所成立的新電動汽車實體公司將負責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同時還將建立新的銷售渠道和營銷佈局,獨立於燃油車業務。不過吉利方面拒絕向中新經緯客戶端透露新公司的更多細節信息。

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從銷量表現來看,無論是在吉利內部還是與行業內其他玩家進行橫向比較,吉利新能源汽車的成績都落於下風。在吉利集團,純電動汽車品牌幾何是與吉利、領克並列的第三大品牌。而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整個幾何品牌銷量約1萬輛,領克則達17.5萬輛。此外,吉利與沃爾沃合作開發的高性能電動車極星”品牌,2020年累計上險數僅365輛。

中汽協統計,吉利在2020年掉出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年銷量前十名,遠低於特斯拉、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

還有分析指出,吉利旗下多品牌產品重疊,定位不清,以至於內耗嚴重。例如,吉利帝豪GSe售價10.99萬元起,幾何C售價12.98萬元起,而消費者卻幾乎難以看到兩款緊湊型純電SUV之間的差別。

面對品牌龐雜、戰略模糊的質疑,李書福在此次內部演講中迴應道,“有些專家說看不懂吉利的戰略,我覺得看不懂也不奇怪,有些戰略具有多面性。其實所有的新思維都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大家都一目瞭然,那就不叫新模式,既然是創新思想,那就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我們也只是在探索。”

或爲尋求更多新模式,進入2021年後,吉利“買買買”的動作頻繁。1月11日,吉利、百度官宣造車;1月13日,吉利聯手富士康組建合資公司;1月19日,吉利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1月29日,吉利與FF官宣合作,並探討由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

在上述與百度以及FF敲定的合作中,吉利都要求對方使用自己開發的SEA浩瀚架構。浩瀚架構的應用推廣也被視爲吉利急於成立新純電動汽車公司的原因之一。2020年9月,吉利發佈新一代純電動平臺,即SEA浩瀚。據吉利官方,該架構總投入超過180億元,歷經四年,基於平臺所研發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可大幅提升至700公里,動力電池20萬公里內無衰減。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看來,吉利成立新公司是大勢所趨。他提出,近年,車企熱衷於成立獨立的新能源公司或品牌,這樣有助於輕體量運行,也便於引進投資合作,“吉利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是‘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有獨立公司後,如果再次失敗也好收尾。”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車企推出獨立品牌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可以打造獨立的運營模式和理念,也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車企的獨立新能源汽車項目,多瞄準高端品牌。如比亞迪稱未來1-2年,將推出電動化2.0平臺,併成立高端品牌;長城汽車則啓動了高端智能汽車項目“SL”項目,最後該項目定名爲“沙龍智行”。

崔東樹還稱,新能源車企的核心目標是實現電動化轉型,吉利這次的嘗試是一個好的探索。

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從2016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5.7%,而2021年的1月份,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7.2%的較高的水平,這樣也體現了整個新能源車高速發展的態勢。

目前,在角逐新能源汽車的賽場上,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發展迅猛,並不斷擠壓傳統汽車市場份額。在智能造車的大勢中,李書福稱,並不認同“新造車勢力是蘋果,傳統汽車公司是諾基亞”的比喻,他表示,“最終鹿死誰手還需要時間檢驗,希望大家要有點耐心,仔細觀看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後頭。”(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