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半年業績榜出爐!IPO收入增8成 中信拿下冠軍

(原標題:投行半年業績榜出爐!IPO收入大增近八成,中信海通拿下冠亞軍安信東方成"黑馬")

投行“半年考”成績單出來了。

儘管上半年IPO審覈尺度頻頻傳出從嚴,但發行節奏依然保持着常態化,IPO融資規模快速增長,新上市企業數量相比去年同期翻倍;再融資規模也保持上升態勢。

在此背景下,投行上半年日子繼承了去年的“大年”好日子,上半年股權類承銷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72.79%。其中,中信證券拿下冠軍寶座,海通證券排名第二,兩家券商均得益於IPO收入大幅增長。部分中小券商也有不錯表現,比如東方證券與安信證券在IPO收入單項指標中挺進前十。

頭部效應加劇,體現在股權再融資市場,這一業務前三名的投行承銷規模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了46%。

債券市場方面,有分析師稱,由於利率上行帶來發債成本上升,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債券發行增速放緩。

中信、海通股權類承銷收入突破十億

今年上半年投行股權類承銷收入整體向好,券商中國記者根據Wind數據進行的統計(口徑覆蓋IPO、增發、配股、可轉債),上半年券商股權類承銷收入爲141.44億元,同比增長72.79%。

共有兩家券商投行股權類承銷收入超過10億,分別爲中信證券16.1元,同比增長144.39%;海通證券13.39億元,同比增長366.05%。

中信建投今年上半年股權類承銷收入未能保住第一位置,跌至第四位,爲8.66億元,同比下滑15.57%。數據顯示,中信建投上半年主要因爲IPO、配股、可轉債業務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減少。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中金公司身上。

另有24家券商投行上半年股權類承銷收入主承銷收入過億,而去年同期僅有19家。外資控股券商瑞信證券憑藉今年2月在滬市主板上市的華康股份IPO一單,承銷保薦費1.04億元,一舉進入股權類承銷收入“億元大軍”。

成立才滿一年多的甬興證券,投行股權類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零突破”,承銷收入爲1132.08萬元,主要來自可轉債業務。據瞭解,該投行“首單開門紅”出自債券業務,爲“21甬投01”,發行人是開投集團,發行金額15億元。

安信東方逆襲擠進IPO收入前十

儘管今年以來IPO審覈端從嚴,但發行端節奏仍然有增無減。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53只新股實現上市,相比去年同期的106只同比大增139%。投行作爲中介機構也賺得盆滿鉢滿,IPO整體收入相比去年增長79%。

根據Wind統計,中信證券與海通證券的IPO收入均超過了10億元。中信證券收入規模最大,爲13.27億元,同比大增188%。據瞭解,中信證券有一單IPO爲三峽能源,承銷保薦費達到1.89億元,成爲上半年之最。

海通證券排名第二,今年上半年IPO收入爲12.52億元,同比暴增391%。數據顯示,海通證券有多單IPO項目承銷保薦費過億,如5月上市的大中礦業承銷保薦費1.18億元,4月上市的中紅醫療IPO承銷保薦費1.07億元,海優新材承銷保薦費1.04億元。

華泰聯合排名第三,上半年IPO收入8.39億元,其保薦上市的中望軟件承銷保薦費爲1.32億元。

此外,中信建投、民生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安信證券上半年IPO收入均超過5億元,分別以7.14億、6.55億、5.83億、5.34億、5.08億依次排在第四至第八名。東方證券擠進前十,上半年IPO收入爲4億元。

IPO業務傳統勁旅國信證券、國金證券表現暫時落後,上半年IPO收入分別以3.45億、2.47億元排在第十四位、第十七位。

中小券商如中原證券、浙商證券、國元證券、東莞證券、華林證券、華西證券上半年IPO收入均在億元以上。

中信IPO排隊家數遙遙領先

IPO項目排隊候審數量體現券商投行的發展潛力。從數據來看,頭部效應仍然十分明顯。

具體來看,截至6月30日(其中滬深主板截至24日)中信證券保薦的IPO項目,目前有71家在排隊審覈(註冊環節前),在券商中排名第一,遠遠超過後來者,其中滬深主板保薦項目18家,科創板23家,創業板30家。

中信建投和華泰聯合各自保薦的IPO排隊家數均有50家以上,分別爲55家、52家,依次排在第二和第三。

國泰君安保薦的IPO排隊家數有44家,排名第四,各板塊保薦數量均衡,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依次有17家、13家、14家。

海通證券、中金公司、民生證券3家券商的IPO排隊項目家數都有30家以上,排名依次爲第五、第六和第七。

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儘管東吳證券、西部證券、中天國富證券3家券商的IPO排隊項目家數已擠入行業前20,但都只有9家,且項目集中在創業板上。

前三投行拿下增發市場46%份額

今年上半年增發市場中,融資額百億項目並不多,僅有兩家,其中郵儲銀行以300億定增規模居首濰柴動力以130億募資規模排名第二。而在去年同期百億項目多達10家。

根據Wind對“增發(投行爲主承銷商)募集資金”指標的統計,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以761.94億元的承銷融資規模排在首位,佔全市場份額達到了23%。

中金公司和華泰聯合分別以403.37億元、362.34億元的承銷規模依次排在第二、第三位,兩家券商的市場份額合計才23%。也就是說,前三家投行在增發市場中已佔據46%份額。

另有3家券商上半年增發項目承銷資金超過百億。其中,中泰證券罕見進入前五,上半年增發承銷金額197.64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濰柴動力、中國重汽的定增項目中,都能見到中泰證券的身影。

同樣罕見的情況還有高盛高華,該合資券商上半年以75.69億元承銷規模排在第八名,據瞭解高盛高華在上半年參與了承銷東方雨虹卓勝微定增項目。

14家券商債券承銷規模逾千億

今年上半年債券一級市場,發行增速下降。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指出,由於債券利率上行帶來企業發債成本上升,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市場債券發行增速放緩。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金融類信用發行量1.66萬億元,同比有所下降;淨增量7000億元,同比小幅上升。非金融類信用債發行量和淨增量分別爲6.04萬億元和0.98萬億元,發行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1%,淨融資規模同比下降67%。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券商承銷債券規模,覆蓋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ABS、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定向工具等債券品種,共有14家券商上半年債券承銷規模超過千億元。

中信證券上半年債券主承銷金額排名第一(6446.23億元),其中承銷金融債1659.88億元,承銷地方政府債1440.04億元,承銷公司債1416.52億元,承銷ABS規模1359.22億元。中信證券在上述單項指標中均排名前二。

中信建投債券承銷規模排名第二(5867.72億元),其中公司債承銷1782.17億元,地方政府債承銷1259.57億元,金融債承銷1094.72億元。

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的債券承銷規模均有3000億以上,但兩家券商在單項指標中的表現不一樣。華泰證券在地方政府債方面表現更佳,上半年規模1189.35億元,單項指標中排名第三。國泰君安則在公司債和金融債指標中均排第三,上半年分別承銷1030.76、974.59億元。

平安證券上半年債券承銷規模排名第八(1867.67億元),該公司在ABS業務上更突出,承銷規模爲1101.53億元,單項排第二。

東方證券債券承銷規模排在第十(1363.02億元),超過多家大型券商;國信證券排在第十一位(1289.74億元),申萬宏源以1249.17億元排第十二位。曾在前十的“黑馬”中山證券如今跌至第二十一名,爲448.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