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子化」與其教育競爭力問題

董彥良

內政部所發佈的臺灣出生人口2008年統計顯示,臺灣的出生人數由1980年的41.4萬降至2000年30.5萬人,2008年更是首度跌至19.8萬人,出生率也降至千分之8.64,雙雙創下歷年新低。加上年輕人經濟前景與外來普遍感到不安之下,自然不願生育下一代。

再加上2010年是虎年,受此迷信影響,全年出生數更是隻有16萬6886人,出生人數及出生率再進一步滑落,這對臺灣未來二十年後的經濟發展情勢已經造成極爲嚴峻的情勢。少子趨勢在臺灣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並也被列入國安問題的項目。這可以從2009年大學學測報考人數計有14萬1858人,已較2008年少了8156人來看;大考中心憂心的表示「少子化來的又快、又急,考生減少幅度出乎預料。」

少子化趨勢快速發展下,2008年新生兒人數已不到20萬,而現存臺灣的大學招生總人數又多達24到25萬人,教育部已經預期未來的大學招生供過於求的問題將更嚴峻,正着手研擬逐年調降大學招生總量的公式。但是如何減招,讓教育部傷透腦筋,因爲一方面減招國立大學員額,家長會強力反對;另一方面減招私立大學,私校也會極力反彈。

爲此,前私立大學協進會理事長李天任曾不滿的說:「大學減招政策不能頭痛醫腳,教育部要先拿出國家人才需求白皮書,讓社會大衆及大學知道,國家人才培育政策,而不是隻爲了解決少子化問題。」尤其爲了解決臺灣的私立大學招生困境前任的教育部部長鄭瑞城先生在與私立學校負責人座談時曾表示:「臺灣的大學院校招收大陸學生問題,因牽涉法令鬆綁,以及考慮國內正反不同意見,可能要到2010年纔有辦法解決。」現在因爲陸生三法在立法院已經修法過關,2011年臺彎的大學也可以招收陸生來臺攻讀碩博士班及大學部;但陸生三法最後也因爲經過了政治妥協,僅限2000名陸生能來臺就讀。對於一方面因爲少子化而產生嚴重的大學招生問題,實是緩不濟急;另外一方面是否可以順利吸引優秀的陸生來臺就讀也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教育部公佈採認大陸學歷的大學名單,初期僅承認以大陸九八五工程爲主的41所大學學歷以及添加相關限制。但是,大陸學歷認證之後的可能衍生的問題?卻無人過問。諸如

第一:博士學歷繼續大貶值的問題:

實際上,在臺灣很多的私立大學已經有部份從大陸取得博士學位者回臺任教,但因爲原政策不承認之下,這些教員通常是由講師任用,或自己以論文升等方式升等。在大陸學歷認證之後,如系舊制者〈1997年以前以講師任用者〉很有可能直接晉升副教授。再者,會不會產生新進入者自願降格從講師任用起的現像,引起另一波的學歷大貶值的問題,值得觀察。

第二:大陸學歷如何認證的問題:

雖然大陸的九八五工程爲主的41所大學學歷採認是比較沒有爭議性的。但教育部要辦理臺生回臺辦理學歷認證仍要有完整的方案來施行。因爲諸如兩岸對撰寫論文上的風格就有一定程度的大不同,如何公平的認證,就是一個大問題?

由此可見,教育部目前在對如何因應少子化所產生的大學招生問題以及是否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及大陸學歷採認等的政策上,在臺灣社會上還是沒有可具公信力的方案來徹底執行。回顧在2008年臺灣的大學招生髮生了7.69分就可以進入大學就讀的事件,震驚了臺灣社會,但當時的政府及社會上都沒有注意到少子化的現象有如金融海嘯般的不可收拾。雖然目前景氣已經逐步回溫,但筆者估計年輕人依舊不敢生小孩。而根據教育界以及學者們的推估,少子化如繼續快速惡化下去,很可能在2015年將會造成全國私立大學全部關門,這將造成教育的崩盤,也會對全國各行各業產生骨牌式效應的全面崩盤,臺灣將從此沒有國際競爭力

不過在日前內政部部長江宜樺已經在傳達馬英九總統的說法,「認爲,解決少子化問題,必須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並表示,要解決少子化問題,需要跨部會合作協調,馬英九總統已責成經建會研擬「少子化因應對策方案」,相關辦法最快月底出爐。這也可以證明政府已經正面嚴肅的看待此項問題,臺灣社會各界也應該期待這個方案的出臺。

作者董彥良,復旦大學博士,臺北市教職版權爲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