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臺灣手語師資問題 教育部培訓598位教師

臺灣手語師資培訓,學員用手語對話。(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從這個學年起,中小學生都要必修本土語文,而臺灣手語納入本土語文課程一環。教育部表示,因應教學現場的師資需求,8月續辦理臺灣手語教師第二期培訓,於全國開設23班,共有598位教師參加培訓。

臺灣手語意外受到學生歡迎,尤其在高中階段,學生之前都已修過閩南語與課語等本土語文,因此他們想改學臺灣手語,因爲覺得這可以成爲未來謀生技能。

臺灣手語首度加入本土語文行列,但卻面臨師資不足的問題。教育部表示,110及111年度辦理臺灣手語師資培訓,已有453人通過培訓並加入臺灣手語師資行列。

爲持續培育臺灣手語專業師資,8月再辦理臺灣手語教師第二期培訓,安排合格手語師資擔任授課教師,並邀請各地方政府優先薦派已有學生選習臺灣手語課程且學校未有手語教師的現職正式教師參加,讓參加與培訓教師於暑假期間學習初級臺灣手語。

教育部表示,參加本培訓並通過測驗後,可擔任臺灣手語課程教學教師,後續並將加入臺灣手語師資行列;教育部未來也將持續重視與推動國家語言的各項措施,爲國家語言推動共同努力。有關本培訓詳情,可參閱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網站。

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今天也表示,中小學本土語文的師資已在8月底準備完成,不過有些偏鄉學校或特別語種,因爲學生數較少,必須採「直播共學」的方式來教學,本土語文教師透過視訊教導本土語文,但在學校現場,也會安排教師協同教學。

彭富源進一步指出,本土語文中的客語第7冊教材,原本有部編本及民間業者版本,不過民間業者版本因爲選用的學校較少,或是審查時通過狀況不理想,因此許多學校想改選部編本,教育部正在加印部編本教材,以讓學生學習時有教科書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