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沒商機 照見少子化、競爭力下滑危機

婚禮產業鏈經營不復以往。圖爲高市府去年舉辦的集團婚禮活動。(高市府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婚禮產業淪爲「婚禮慘業」看似單一現象,其實反射出經濟及許多產業發展問題,更催化已成國安危機的「少子化」現象加劇。若政府持續未找到提高結婚率解方,除導致新生兒出生數減少、人口結構失衡持續惡化,未來青壯年人口扶養負擔日益沉重,對社會生產力造成衝擊,更重創國內經濟發展。

臺灣過去採行「儀式婚」,只要有公開儀式、2名以上在場見聞結婚儀式進行的見證人,在結婚儀式完成時,結婚就合法有效,新人不一定要到戶政機關辦理登記。由於新人要結婚就須辦公開婚禮,讓大家共同見證,因此婚禮產業在昔日是相當盛行的行業。

現代人對婚姻的觀念不同以往,加上兩性平權和自由開放的價值觀,對婚姻及婚禮的必要性產生質疑,導致晚婚或不婚者大增,再加上婚姻改採「登記制」,近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新人結婚只要到戶政事務所辦登記即可,省略辦婚禮的程序。

結婚規定不同,不過是婚禮產業景氣下滑的原因之一,更根本的原因是觀念改變、經濟能力有限。婚禮「慘」業化的現象,與經濟及產業發展環環相扣,畢竟只要與「婚育」有關的衣食住行等各行各業,都會受影響。雖然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年持續擴大結婚津貼及生育補助,但「小補助難敵大開銷」,不想結婚生小孩的年輕人,根本不會爲了幾千元補助,就籌備婚禮或生養小孩。

臺灣社會已逐漸步入因年輕人不婚不生,導致國內經濟發展停滯,使年輕人淪落不婚不生的惡性循環中,政府應該更重視結婚率、少子化問題,畢竟婚禮產業淪爲「慘業」,從業人員還可以另謀出路,但臺灣低生育率、競爭力下滑等問題,都是難以改變的狀況,須及早找出解方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