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保險機構參與市場化競爭活力

中國銀保監會日前印發《關於優化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有三大看點,一是取消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管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二是優化整合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三是按照“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的原則細化和明確保險機構開展各類投資業務標準

多位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主要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通知》更加註重以市場手段推動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增強投資管理能力,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同時引導不同實力的保險機構依據自身情況,“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情”,嚴控風險底線,最大限度提升保險機構活力

能力監管換“角度” 強調機構自評

《通知》明確取消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管理,有利於提升保險機構自主決策效率和風險責任擔當。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春玲表示,監管取消備案制度,一定程度上釋放了保險(資管)機構參與市場化競爭的活力。讓市場無形的“手”與監管有形的“手”在業務發展中分工配合,既有助於從制度建設層面爲保險(資管)機構“鬆綁”,又有助於保險機構發揮自身投資能力參與資管行業市場化競爭。

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段國聖看來,這種監管方式的轉變,將保險機構投資能力建設的責任交給市場主體,既符合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的趨勢與方向,也進一步提高了保險機構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保險資金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王軍輝認爲,面對大資管行業的競合格局,未來保險資產管理領域的競爭將不會侷限於規模或市場份額的競爭,而是將逐步轉向效益、管理、服務維度競爭。在管理模式上“充分放權”,形成保險機構、自律組織與監管機構各司其職、彼此支撐的良性監管體系,既有利於激發保險資金投資活力,又通過調動保險機構自身合規意識與自律組織的監督管理,有機地增加了監管維度、頻度覆蓋度

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永紅說:“取消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管理後,部分保險機構可以組建自有的、符合監管要求的投資團隊,構建自有投資管理體系,開展相應能力的投資管理,一方面可以提升保險機構的投資決策效率,特別是對於只能通過委託投資的中小保險機構來說,構建投資管理能力將有力地提高自身投資決策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保險機構投資收益,減少委託部分的費用成本,提高運作效率。”

能力發展保持“寬度” 優化產品分類

《通知》在優化整合同類產品創新能力方面進行了另一項改革,將原有九項投資管理能力優化合併爲七項。

銀保監會相關人士介紹,調整後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分爲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股票投資管理能力、股權投資管理能力、不動產投資管理能力、衍生品運用管理能力、債權投資計劃產品管理能力、股權投資計劃產品管理能力。

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平認爲,重新整合能力分類明晰了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同的能力類型,有利於明確各自定位,這更符合保險資金運用規律。

段國聖表示,《通知》最新分類考慮了保險機構業務中不同形態產品的共性與差異,契合市場和業務實際,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允許具備債權計劃產品管理能力、股權計劃產品管理能力的保險資管機構分別提供不動產和股權投資諮詢服務技術支持,有助於釐清保險資管機構與保險公司在不動產和股權投資領域的關係與定位。

於春玲表示,保險公司自行投資和委託業外機構運作的多元化、市場化委託機制也有望撐起“一片天”。對於保險資管公司來說,未來要從內部專業化的1.0階段向外部委託人的專業化2.0階段、甚至國際委託人的3.0階段不斷升級。面對更加專業化和市場化的“賽道”,要專注轉型發展,把“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資產管理理念向縱深發展,做到服務定位清晰化,拓寬業務領域和服務範圍,逐步形成內外委託資產管理均衡發展的格局。

能力建設擴充“廣度” 引導各司其職

《通知》指出,按照“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原則,細化和明確保險機構開展債券、股票、股權、不動產、衍生品運用等各類投資業務,以及發行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的能力標準和監管要求。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認爲,監管政策不是要束縛保險機構的投資活動,而是要管住關鍵點,也就是各項投資能力的管理制度建設。投資管理能力是否具備,先看管理制度是否成形、制度執行是否到位,從而確保投資管理能力建設能自上而下地一以貫之。保險機構未來要在投資管理制度上多下功夫,根據監管要求,持續、高效、精準地執行落地,把制度思維貫徹到每日投資管理中去。

於春玲認爲,對於保險投資機構而言,應該在能力圈範圍內尋找投資機會,機構之間的文化和投資策略差異化較大,此次監管層面細化和明確保險投資管理能力標準,勾勒出保險投資的“能力圈”,既指出了發力方向,又在能力評估上涵蓋了多重特點和區間。所以,這個“能力圈”不是簡單的平面圈,而是一個有寬度和厚度的立體圈。

對於保險及保險資管機構來說,要意識到未來發展過程中,“能力圈”的建設和拓展更加關鍵。於春玲表示,首先要知圈,認識到自身的發展優勢與瓶頸,找準定位,在長期戰略制定和業務開展上打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其次要守圈,守住合規底線,對於能力圈範圍內自己能夠想明白、搞清楚的事,要儘可能做到極致;對於能力圈範圍外,應承認侷限,抵禦風險。最後要拓圈,“能力圈”不是一成不變的,機構需要保持動態學習和發展的眼光,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將自身“能力圈”不斷向外、向深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