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放寬不利臺灣農業發展

李武忠

選舉纔剛落幕,馬總統在美方要求下承諾會優先處理美牛問題,相關機關也對外放話一定會訂定瘦肉精殘留標準,總總跡象顯示放寬對美牛衛生安全管制措施已勢在必行。考量政治壓力和對產業立即衝擊程度(目前國內臺灣產豬肉自給率達95%,牛肉則有9成以上仰賴進口政府最後很可能採取牛、豬分開處理模式。只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對臺灣總體農業未來發展是相當不利的,馬總統應該信守前所提出照顧農民及保護農業的承諾,不應再度拿農業做爲國際經貿談判犧牲品

這些年來臺灣農業總體經營的內外環境相當艱困,尤其隨着貿易自由化的腳步,國外相對低生產成本的農產品憑着低價行銷優勢,不僅在全球消費市場上佔有相當大的份額,也不斷透過政治、經貿談判逼迫國內農產品市場對外開放。在雙重壓力下,臺灣農業唯有依賴不斷的提升農產品「品質」來與之抗衡。然而所謂的品質好壞最基本的條件在於「食用安全」,其次纔是賣相口感甜度、大小等。特別是近年來全球食品污染或含毒事件頻傳,死亡人數不斷增加,要求提供安全的食品(包括農產品)已經成爲全球消費者的普遍共識,也給受到擠壓的臺灣農業帶來新的商機

爲此,臺灣農政機構這些年來花費大筆經費人力,鼓勵農民迴歸自然農法,要求農民減少化學肥料、農藥、藥物、抗生素、激素等添加,並進一步推動吉園圃、農產品產銷履歷、有機農業等認證,來協助消費者選擇有安全保障的農畜(漁)產品。在生產成本偏高,各別農戶耕地面績有限的情況下,發展無毒或在地有機農業成爲臺灣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選項,許多回鄉青年也都選擇無毒或有機來創業。

瘦肉精爲動物用藥屬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農民常把瘦肉精添加到飼料中,可以顯著增加動物的瘦肉量、少長脂肪、減少飼料使用、降低成本。但是根據國外相關科學研究顯示,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會對身體產生危害,特別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危害更大,至於究竟該攝入多少量國內外尚無定論。在中國瘦肉精被喻爲養豬產業的三聚氰胺,全面禁用,但是日前在上海仍然連續發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爲此中國政府正積極研擬更完善的管理規範並加重罰責。至於該不該訂定瘦肉精的殘留標準,國際間仍存在爭議尚未有定論,因此在科學證據尚未證實瘦肉精安全無虞之前,爲了國人的健康考量還是不宜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牛肉進口。儘管政府相關單位針對美牛進口實施「三管五卡」,但是國內販售的美牛還是有瘦肉精殘留的案例發生,難以杜絕。一旦允許含瘦肉精美國牛肉進口,不僅臺灣政府必須耗費龐大的人力、經費、設備去做把關的工作,問題還是會層出不窮徒然浪費民脂民膏

常言道:安全農漁畜產品是「生產」出來不是靠「檢驗」出來的,理應加強源頭管控。經過多年來在產官學共同努力下,臺灣「無毒」農業已經在國內外市場打出名號,雖然需要花費較高的生產成本和技術,但是在消費者願意以高的價格來購買所謂的「健康」農產品,農民收益相對增加,農業技術也相對提升。受到市場激勵國內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願意拋棄舊有的生產觀念和模式,讓農業有了新的契機也朝向永續發展。

鑑於中國大陸曾因濫用克倫特羅(Clenbuterol)導致民衆因食用具過多殘留受體肉品致死案例,我國農政機關早在2006年即公告瘦肉精爲動物用禁藥,並規定農民違法使用可以處以四個月有期徒刑,畜牧產業界也認爲瘦肉精應禁止於畜牧業使用,就在國內業界已經逐漸形成共識並化爲實際行動之際,讓國內農畜產品不當添加和藥物殘留情況已經較過去有顯著的改善之際,貿然允許使用瘦肉精勢將影響到臺產農畜產品的銷售和臺灣整體農產品形象,得不償失。

爲農民生計着想,政府豈可在此關鍵時刻帶頭走回頭路,不但自毀立場也可能將農業帶向衰退之路。而這一關棄守,接下來會面臨更多國外優勢農產品開放壓力,農業不做臺灣經貿國際化的絆腳石,但也絕對不能成爲經貿談判的籌碼。農民長期累積的不滿情緒一旦爆發,終非國家之福。歷史殷鑑不遠,爲政者請懸崖勒馬。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