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瘦肉精美豬 菜農林佳新PO血淚千字文

雲林菜農林佳新。(圖/翻攝自 林佳新 臉書

養殖豬隻示意圖。(圖/美聯社

民進黨政府近日拍板,開放臺灣進口美豬、美牛,讓藍、白兩黨齊聲反對。挺韓「菜農」林佳新今表示,「臺灣過去快20年的對外經貿談判中,爲其他產業換取了生存空間,但農畜牧業呢?政府補助這些精神喊話,看多了大家都麻痹了」。

林佳新今31日在書貼文,大致整理過去近20年美豬美牛爭議。他表示,2006年1月,蘇貞昌再次解禁開放不含瘦肉精美牛進口(在這之前已開放又禁因狂牛症關係)這時間發生了「驗豬不驗牛」事件。2007年阿扁研議「開放瘦肉精美牛」,但朝野反對宣告失敗。

2012馬英九以接近完全開放,30月齡以下含瘦肉精美牛進口。他補充指出,國民黨當時制定的標準,後來跟聯合國衛生組織制定的容許量一樣,臺灣當時的研究人員,參考影響評估提出的容許量制定,也領先全球。

再到2017年日本和牛解禁,正式恢復開放進口三十月齡以下牛肉。今年民進黨政府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美牛,在這之前,三十月齡以上的牛肉,臺灣以狂牛症疑慮,一直擋在各國貿易談判之外。

藍綠都一樣,停下你們的口水,看看實質上這些年你們搞砸的一切」,林佳新感嘆說,在這些談判中,臺灣都以犧牲農業換取精密機械高端產業的發展,且不外乎的口號,例如:重啓《臺日經濟夥伴協定》(EPA)或者爭取加入現在由日本所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者加入FTA跨出一大步。

「但快20年過去了,臺灣其他產業換取了生存空間,而犧牲的農漁畜牧業呢?」林佳新以臺灣肉牛產業爲例,從100%的自給率到不到5%,我們的土地取得與屠宰冷凍廠設備改進,或是畜牧的環境與推廣臺灣本土肉牛產業,依然是活在80年代。

他說,臺灣的乳牛產業,依然只能用概念式的「鮮奶」,或是以觀光工廠賣點冰淇淋」,增加業外收入,在臺灣夾縫中生存。或許,大家都說牛產業在臺灣很微小,是小衆不用過度擔心,但大家看完這些年的演進,難道不擔心我們的其他農業,只要多年不在意早晚都變成「小衆」。

林佳新強調,「每次只要簽訂什麼協議,犧牲的永遠是農業」,但在位者喊出的百億,數十億,甚至千億的保護措施與產業升級轉型,都淪爲口號,甚至淪爲「精神喊話」。

林佳新並整理幾個政府「農業幹話」的例子。「巴紐協議」簽訂農委會統計,臺灣去年自紐西蘭進口的農產品金額約6.07億美元,出口僅600多萬美元,農產貿易逆差達6億美元,協定生效後立即全面免稅,「有利我方產品在紐西蘭市場競爭」。

今年,府院拍板開放含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爲減低對國內養豬產業衝擊,將設立100億元的「養豬產業基金」,將「會傾全力打開更多的市場,讓更有競爭力的臺灣豬肉外銷到全世界」。

林佳新還說,這些精神喊話看多了,大家都麻痹了。看看牛隻爲了育種,進口的檢疫場所、各地屠宰場冷鏈保存設備,20年過去了,臺灣對產業前端設備提升了什麼?準備好什麼?還是隻是永遠在「幻想」,我們平白無故外銷進攻宇宙了?今天畜牧產業在臺灣政府政策之下淪爲「小衆」,漁業農糧產業,何嘗不是政策下的犧牲者

林佳新強調,他不反對全球化的貿易開放,因爲各國都如此,但各國是犧牲農業再實質升級農業,而臺灣呢?20年過去了,「以農養工商」即使國家再進步,依然是既定政策無法更改,農民只能默默吞下去。各黨派政治人物,都以犧牲農業換來社會繁榮進步,而下一個犧牲品是什麼?

雲林菜農林佳新臉書貼文。(圖/取自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