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場監管局:推進數字化建設 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效能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王仁宏)食品安全事關重大,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地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將有哪些新挑戰?餐飲行業將迎來哪些新變化?在數字化升級浪潮下,數字科技在創新行業監管、加快行業復甦方面有何助益?
近日,人民網產經頻道圍繞“疫情對餐飲行業影響”“餐飲數字化賦能升級”“冷鏈食品安全監管”等熱點問題,專訪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忠。
李忠表示,科技成爲引領深圳餐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以團購、外賣和電子支付爲代表的餐飲O2O深刻重塑了餐飲市場。爲適應餐飲行業的新變化,深圳積極推進數字化建設,以科技爲抓手,支撐智慧監管,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和檢測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集中力量打造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推進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
“深圳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大力發揮大灣區與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市民滿意的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不斷增強市民羣衆有溫度、可感受、可擁抱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李忠表示。
人民網產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深圳餐飲行業發展有哪些新變化、新特點?
李忠:深圳餐飲擁抱互聯網的步伐較快,以團購、外賣和電子支付爲代表的餐飲O2O深刻重塑了餐飲市場,科技成爲引領深圳餐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據抽樣調查,90%的消費者在用餐結賬時使用移動支付,70%的餐廳使用了電子菜譜點菜系統,線上外賣實現的收入比重不斷增大,部分餐飲門店還提供了智能機器人服務。
深圳餐飲業未來的發展將以“數字餐飲,智慧生活”爲特徵,不斷探索發展第三方線上外賣、自有平臺打造、完善社區商超、推動半成品速食生產等新形式,與新零售融合發展。未來將推動食品電商“常態化”發展,尤其是老字號餐飲新零售將邁入新時代。
人民網產經:近年來,一系列有關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等政策等不斷出臺。當前,深圳市在落實相關政策方面進展如何?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供分享?
李忠:一是建設供深食品標準體系。食品安全,標準先行。經過近3年的定向攻堅,目前已研製發佈供深食品團體標準312項、構建供深食品標準體系485個。並結合“圳品”標準建設經驗,提交《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食品標準體系項目方案》,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圳品”建設。
二是建設安全熟食中心惠及千萬市民。深圳不斷學習先進經驗,以社區居民、工業園區和產業園區的員工爲主要對象,規劃建設安全衛生、鄰近方便、價格實惠的熟食中心,目前有21家投入運營。
三是強化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目前,已經建立覆蓋全市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快速檢測和定量檢測有機結合的食品安全抽檢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量從2014年的5.7萬批次提高到2020年的14萬批次。
此外,通過透明執法行動、發揮志願者參與社會共建共治、抓好不合格產品覈查處置、開展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嚴打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等,多舉措織牢食品安全社會監督“保障網”,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人民網產經:2020第二屆食品安全美食節剛剛落幕。此次活動在推動食品安全科普、助力消費信心恢復、促進餐飲企業復甦等方面,有哪些亮點?
李忠:2020年第二屆深圳食品安全美食節,呈現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是政府搭臺引導+企業運營,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力量。此次活動在市食藥安辦、市場監管局牽頭下,美團、餓了麼、招商銀行等企業積極組織運營各類美食體驗活動,爲“美食之都”推進市場化建設進行了有益嘗試。
二是線上線下聯動+福利優惠,充分激發市民消費熱情。“深圳食事藥聞”微信公衆號將打造線上主會場,並首發“深圳食品安全美食地圖”,美團、餓了麼和招商銀行將依託各自網絡平臺打造線上分會場,共同發動超過5000家餐飲商戶參與食品安全美食節活動。
三是食安美食地圖+行業報告,充分展示城市內涵價值。發佈深圳首個“食品安全美食地圖”,並推出“深圳食品安全美食榜中榜”評選,確立行業發展座標與標杆,引領餐飲行業高品質前進。
人民網產經: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進口冷鏈食品在流入、流通方面應該如何管理?公衆在進口冷鏈食品安全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李忠:針對這一問題,自2020年8月18日起,深圳在全國率先設立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對從深圳各港口碼頭提櫃離港並在深圳儲存、銷售、加工的進口冷凍肉製品和水產品,在儲存、銷售、加工前須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外包裝消殺和抽樣核酸檢測,進行產品全追溯。通過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模式,在所有進口凍品進入市場銷售、儲存、加工前,統一完成檢測、消毒工作,有助於切斷潛在疫情傳播渠道。
公衆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注意對外包裝表面進行消毒,注意手部清潔與消毒。處理外包裝時,要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做好周邊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接觸食品的炊具及時清洗,使用過的殘渣單獨包裝,及時處理。
人民網產經:疫情對保障食品在流通過程的安全方面帶來哪些挑戰?對此,深圳在食品源頭監測、流通監管和事後回溯等方面有哪些針對性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李忠:加強源頭管控。深圳全面貫徹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大力推進農產品基地建設,完成147個市級“菜籃子”基地認定。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通過“一體兩翼”(“一體”指深圳農產品集團下屬的海吉星農批發市場,“兩翼”指通過全市九大連鎖超市及302家門店確保終端供應)保供穩價。
規範流通環節。全面升級改造全市355家農貿市場,引入智能計量監管系統,建設農貿市場規範管理體系,讓農貿市場徹底告別缺斤短兩和髒亂差。市、區兩級財政補貼不低於80%,努力實現改造後商戶100%回遷、租金0增加。目前已有237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升級,完成率達93%。
人民網產經:當前,在各行業加速進行數字化、智慧化升級下,5G、大數據等數字科技對創新升級食品監管方面將帶來哪些助益?
李忠:以科技爲抓手,支撐智慧監管。深圳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和檢測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集中力量打造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建成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首個智能指揮中心,形成監督、檢測、執法“三網”聯動。
開發“互聯網+明廚亮竈”智能系統,平均9秒即可完成一張圖片審覈,可線上巡查餐飲單位。目前,全市11627家200平米以上餐廳和學校食堂後廚全部安裝高清攝像頭。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級優良率維持100%,公辦養老機構食堂實現100%消C。
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對審覈平臺商戶信息,通過神秘顧客方式抽檢商戶產品;與主流網絡訂餐平臺簽署《創新社會共治模式合作備忘錄》,建立互聯網+食品安全大數據風險交流平臺,約談美團外賣、餓了麼兩大平臺,督促建立網絡訂餐在線投訴和售後維權機制。
推進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目前已有2.3萬餘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註冊深圳市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系統,共採集53萬餘條商品數據信息,有效證照17萬餘張,食品追溯系統應用實現深圳4400餘家商超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