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扶貧“在地在場在線”

作者:季鐵(湖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非遺文化多元活化

花瑤是瑤族極爲獨特的一個分支,湖南省隆回縣形山瑤族鄉是他們的傳統聚居地。這裡平均海拔達1320米,雪峰山的天然屏障環繞,孕育了豐富的物產資源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尤其以一批具有千年傳承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爲代表,如花瑤挑花、嗚哇山歌、灘頭年畫等,是名副其實的“花瑤文化活態博物館”。2014年,在教育部和學校支持下,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啓動了針對隆回花瑤地區的文創公益精準扶貧行動,成立了“花瑤花”專題項目組和工作室,並制定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文化傳播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3個創新目標及3年的行動計劃。

花瑤挑花工藝設計製作的虎久霧語茶包裝

花瑤人因其服飾色彩鮮豔、造型獨特,特別是女性筒裙上裝飾有工藝精湛、圖案精美的挑花而得名,民風淳樸,民俗奇特。花瑤挑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一古老手藝的傳承也瀕臨危機。

通過多次調研,項目組選擇了隆回縣白水洞村作爲長期駐紮的基地,將花瑤挑花作爲設計開發的重點。基地常駐成員主要由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師生組成。與此同時,學院也先後邀請了7個國家的110位設計師,組建“花瑤花”文創團隊,在白水洞村建立設計工作坊,構建了一個貫穿“內容研究-文創設計-生產銷售-文化傳播-品牌建設”的開放式文創公益設計平臺,在保護“核心技藝”和花瑤繡娘創造力的前提下,對花瑤挑花進行生產性保護。利用象牙塔內的設計知識,制定了面向貧困人口的設計創新、培訓賦能、訂單生產的文創扶貧模式,打破手工藝和工業生產的壁壘,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進而促進就業,幫扶本地村民。同時還啓動非遺版權合作計劃,與花瑤挑花非遺傳承人奉堂妹等簽訂版權協議,付費使用織孃的圖案,讓藝術家安心創作,讓傳承創新多元化。

隨着項目的推進與深入,我們逐漸與當地居民、政府、企業在不同層面上展開了協同設計。通過企業產品定製化合作,美克美家、嘉寶櫥櫃、新世紀陶瓷、夢潔家紡、莎麗襪業等企業與我們聯合開發挑花元素圍巾、圍裙、棉襪、文具等文創產品80餘款。“花瑤花”的文化創意設計作品受邀參加米蘭世博會、巴黎國際博覽會、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中國設計大展等國際展覽與活動,受到廣泛的關注與好評。

針對花瑤地區的人居環境改造

花瑤挑花的技藝通常由當地女性傳承,但由於技藝過於精微,易學難精,傳統的技藝傳承方式往往讓孩子們很難獲得成就感,從而難以爲繼。因此,在線下,項目組將花瑤挑花的自由圖形創造與模塊化積木拼接相結合,創造了益智積木《挑花動物園》,經緯線間精細微妙的針法和圖形被放大到積木上,可以自由造型和拼接的積木又拓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這些產品寓教於樂,成爲了鄉村美育教學的有效輔助工具。孩子們在玩耍中對本土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都大大提升。除此之外,項目組還設計了基於花瑤文化傳承的趣味桌遊《瑤趣》、互動益智圖書《花瑤歷險記》,以及兒童安全教育桌遊《放學了》等多款鄉村兒童教育產品,期待通過教育遊戲的方式探索出新的非遺手工藝的學習方法,平衡非遺手工藝學習的功用價值和手工藝品牌的市場流通價值。鄉村兒童美育作品入選2019年迪拜全球畢業設計展。

孵化特色民族文化品牌

虎形山一帶終年霧氣瀰漫,藏在大山深處的近2000畝天然野生有機茶園,盛產一種別具風味的富硒茶。但當地的農產品合作社由於生產技術落後、品牌意識不強、宣傳渠道欠缺等因素,一直處於產業鏈末端。2017年,項目組指導合作社註冊成立湖南虎久霧語茶葉有限公司,從生產加工、產品設計、品牌建設、營銷管理等全鏈路產業化建設上進行幫助,逐漸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模式。

我們給茶命名爲“虎久霧語”,寓意“虎形山的歷史,長長久久;山霧裡的故事,茶來訴語”,希望虎形山的茶長長久久生長下去,能夠幫助這裡的村民脫貧致富。自品牌“虎久霧語”創建後,每年帶動100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從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小作坊,一躍成爲能夠實現三年產值達500萬元、五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特色茶廠。

結合“虎久霧語”的產品包裝需求,設計師選擇當地傳統手工藝竹編,結合花瑤服飾中代表性的“紅、黃”兩色,以及純手工織造的挑花布袋打造而成的農產品包裝系列,具有強烈的視覺特徵和民族屬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此外,依託設計學科優勢,還基於全綵織錦提花技術設計了茶葉系列包裝,由設計師獲得紋樣授權進行應用,與行業領先的浙江海鹽偉成公司共同完成,並孵化“織顏紡頌”新品牌。

《湖南大學上瑤山》系列文創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學院還成功立項了國家重點研發課題《中國設計風格的經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數據庫研發》和國家社科藝術學重點項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生態體系建構研究》,打造服務地域文化和產業發展的數字文化創新生態,也讓學生在田野的歷練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文化傳習中加強知識修養,在與羣衆交往中厚植大地情懷,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將實踐成果寫在大地上、寫在老百姓的笑容裡,培養擁有中國文化底蘊、藝術素養和國際視野的設計創新人才。

實現鄉村健康生態宜居

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湖南大學2013年起在虎形山瑤族鄉開展人居環境扶貧工作,以精細化方式服務當地鄉村,積極參與當地公共設施與公共空間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幫助當地老百姓改善自建住宅的衛生狀況與生活質量,整體實現“鄉村健康人居”。建築學院盧健鬆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生長期駐紮扶貧村落,深入瞭解當地需求與生活習俗,通過“在地陪伴”式的設計服務讓現代技術與地方傳統充分融合

民居的廚房改造,以火塘爲核心,通過現代技術將採暖、烹飪、臘肉熏製集成化,延續花瑤人的高寒山地生活習俗;充分引入自然光,增強自然通風,形成鄉村“健康廚房”的系統化建設經驗。改造後的鄉村廚房,溫暖舒適,寬敞明亮,成爲村民勞作、交往的聚集地。老百姓親切地稱其爲“天光廚房”“火塘客廳”。

在花瑤系列小學設計中,設置了“共享廚房”與“備課書房”,提高鄉村教師生活配套標準,築巢引鳳改善師資;實施“營養校園”計劃,利用架空層設計學生廚房與公共餐廳,提供“有溫度的午餐”;點綴“花瑤色”,以低成本的方式提升教育設施的外觀,使教育建築成爲鄉土美育的“教具”,凝聚地方認同,實現環境育人。

竹編與挑花工藝相結合設計製作的虎久霧語茶包裝

鄉村人居扶貧成果得到社會與建築學界的多方認同,獲得2018年直屬高校精準扶貧十大典型項目,WA中國建築獎社會公平提名獎,WAC建築社區十大建成項目獎等多個獎勵。

電商直播探索助農新路子

2021年1月19日至20日,在我們的邀請下,頭部直播平臺虎牙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主播“集夢會長”與“集夢阿布”團隊一行20餘人,驅車300公里,來到白水洞村開展“公益助農直播活動”。10分鐘內銷售了1000斤優質花瑤高山富硒米、5000箱麻陽冰糖橙,不到1小時清空了2000斤優質茶葉的庫存,完成了花瑤挑花圍裙套裝和“湖南大學上瑤山”系列文創產品的帶貨。

本次公益助農直播,讓這些非遺產品成了“網紅”。地域特色的農副產品優勢,非遺項目及其背後的歷史傳承故事在直播中被娓娓道來,藉助互聯網呈現在更多人面前。在“非遺+直播+電商+扶貧”模式的推動下,本場直播吸引了兩百多萬網友在線觀看,共售出總價值一百萬元的產品。在線上,項目組還搭建了“鄉Home”電商平臺,並利用淘寶、微信商城等平臺進行銷售。

挑花美育產品《挑花動物園》

從生產到消費,從深山到城市,從工坊到電商,從小衆到大衆,從參與非遺保護到共享非遺成果,站在電商和直播的風口,打開了一條連接千千萬萬非遺傳承人與千千萬萬城市消費者之間的新通道。讓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更多人關注和消費非遺產品,既享用非遺物化的成品,也尊重、讚賞傳承人的智慧和技藝,感受非遺之美、享受文化滋養、汲取文化力量。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我們堅持“在地、在場、在線”。

在地:因地制宜,發現每一塊土地的“風景”,從“人文、物語、社區”等不同的角度理解地方自然、生態與文化資源,搭建鄉村振興知識平臺。

在場:身體力行,以設計的力量驅動地域再生的內生動力,有效聯結內外部資源,形成互動賦能、融合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與彈性工作機制。

在線:民心相通,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創造更多共享與對話的機遇,在互學互鑑的過程中構建全球化的市場與文化傳播體系。

從感懷鄉愁到矢志守望,我們堅持尋找每一塊土地的內生智慧,探索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爲特色文化產業的路徑,在互動參與和創新的過程中,以文化科技融合和設計驅動創新小規模、差異化、分佈式、可持續的文化生產與傳播模式,激勵文化自信,豐富了“中國故事”內涵,讓鄉土文化從本土走向國際。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8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