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充電寶變竊聽寶”,懲治刻不容緩

江蘇南京警方接到羣衆舉報――有人在網上銷售有竊聽和定位功能的充電寶。據此,警方摧毀了一條包括生產廠家、銷售代理在內的網絡黑色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28名,繳獲相關設備2000多個,受害人遍及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

較之以往的個人信息竊取案,“充電寶變竊聽寶”更具技術性和僞裝性,“黑手”伸向了通話語音行動軌跡等更私密的內容。警方介紹,一旦音量達到50分貝以上,“充電寶”就自動開始竊聽,並將聲音發送到不法分子運行維護的網絡平臺上,使用者的相關信息也能被對方一覽無餘。名爲“充電寶”,實爲“竊聽寶”,令人細思極恐,懲治刻不容緩。

打擊黑色產業鏈要從源頭入手。2015年1月開始施行的《禁止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僞基站”設備的規定明確指出,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僞基站”設備。非法竊聽,侵犯公民隱私,性質惡劣。江蘇南京警方“亮劍”,抓捕犯罪嫌疑人,不僅是對黑色利益鏈背後的“罪魁禍首”嚴厲打擊,更震懾了其他嫌疑人。

“專用號段沒專用”必須引起重視。“充電寶”之所以能竊聽並定位,是因爲內置了通話和定位模塊,並用上了“物聯網專用號段”SIM卡。該號段的SIM卡本應專供物流公司企業用戶使用,只有通過層層審批才能申請到,且只能用於專門傳輸車輛定位等信息。“專用號”竟然變成了“竊聽號”,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運營商有沒有發覺“異樣”?有關方面會採取怎樣的補救措施?只有把這些問號拉直,纔能有效堵住漏洞

消費者自身來說,也要提高警惕。有竊聽功能的充電寶常常沒有品牌、不標明生產企業,這樣“來歷不明”的充電寶,使用前最好打個問號。不久前,公安部網安局官方公衆號也提醒,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可能會盜取個人信息。通過正規商家購買正規充電寶、不使用陌生人移動電源、重視手機彈出的“信任提示”等等,也是必要的自我保護。

“充電寶變竊聽寶”,絕不是小事。只有各方協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在打擊違法犯罪的同時,積極彌補疏漏,保護好用戶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