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7天未消費健身卡可退?這裡將設七天冷靜期

(原標題上海規定“7天未消費健身卡可退”?有個前提條件

11月5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上海市體育局等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示範合同(徵求意見稿)》),其中設置的健身卡“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引發網友熱議

衝動辦了張健身卡,7天未消費可退卡!這樣的“後悔藥”你喜歡嗎?

“七天冷靜期退費”有前置條件

《示範合同(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冷靜期內,消費者如未開卡就可退款。這對於保障衝動型消費者的權益,減少投訴糾紛有重要意義

但需要提醒的是,“七天冷靜期退費”有“未開卡使用”的前置條件。消費者應重點關注開卡(會員卡啓用時間)的時間節點,一旦開卡入場使用將直接起算會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內,都不再適用於冷靜期退費條款。

其實,上海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健身卡設置“七天冷靜期”的城市。

今年10月22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曾倡導健身行業“付款後的七天內未消費無理由退費”。深圳市多家健身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向消費者承諾:“付款後七日內未消費的,可全額退款,不捆綁銷售私教服務。”

毫無疑問,“七天冷靜期”給予了消費者一個緩衝期,一時衝動辦理的健身卡,再也不用“跪着”練完了。

健身卡該不該設“冷靜期”?網友:希望全國通行

該消息一經公佈

健身卡該不該設冷靜期

便迅速衝上了微博熱搜

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有人非常贊成

↓↓↓

也有人覺得

七天冷靜期沒什麼用

↓↓↓

還有人希望

“冷靜期”可以推廣到各種預付卡上

↓↓↓

辦卡容易退卡難!預付式消費究竟“痛”在哪?

跑路的美容

倒閉的健身房

……

近年來,“預付卡高折扣讓利”的消費模式越來越多。但也因缺乏監管,“跑路”風險不斷引發爭議維權艱難。

花費近萬元的健身卡 只能以“骨折價”轉讓?

打開某二手交易平臺,在搜索欄中輸入“健身卡”,會瞬間跳出多條低價轉讓健身卡的信息。上面的售價動輒打4折、3折,數千元的健身卡只能以幾百元的價格售出,還鮮有人問津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健身房的會員服務合同並沒有統一的形式,但其中大都含有不退卡、不退費等不合理規定。甚至有的健身房合同中還明確表示,即使發生不可抗力因素,消費者也不得主張退費或其他賠償、補償

而一些消費者衝動辦完上萬元的健身卡,卻因個人原因無法繼續訓練的,只能將自己的健身卡和私教課低價放到二手交易平臺轉賣。此外,還有因健身房撤店“跑路”引發預付費糾紛。

“退卡難、退費難”也因此成爲健身行業預付式消費的痛點、難點。

教育培訓等行業也成“重災區

與健身房相似,教育培訓等行業也嚴重依賴預付卡模式,成爲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今年以來,線上課程消費量激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的消費糾紛也愈演愈烈。

這些行業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

起步買一年,學費上萬元。一些培訓機構打着“充值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但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19年投訴情況分析中指出,預付式消費因市場覆蓋面廣、進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資金監管難,近年來連續成爲投訴熱點,且已從傳統美容、健身個體行業向裝飾裝修、教育培訓等單個消費金額較大領域發展。

此次《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能否有效遏制健身行業存在的預付費風險,效果拭目以待。

無論是設置“7天冷靜期”

還是完善“退卡退費”相關規定

保障消費者權益

才能推動行業走得更遠

警惕預付費成“套路貸”

對於這些預付卡式消費

消費者自身也要

理性消費

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