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黑色產業鏈被曝光 受害人遍佈全國!網友:感覺手機被監聽了

(原標題:央視曝光竊聽黑色產業鏈受害人遍佈全國網友感覺手機監聽了,和朋友聊啥就推送啥)

央視網快看27日消息,近日,江蘇省南京警方摧毀了一條包括生產廠家、銷售代理在內的生產銷售定位、竊聽、偷拍設備的網絡黑色產業鏈條,抓獲犯罪嫌疑人28名,繳獲相關設備2000多個。警方調查發現,這些設備被生產者僞裝成充電寶,可以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遠程定位、軌跡查詢、遠程錄音等,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網友評論

“這個太嚇人了,這是要應用在什麼場合啊”

“我都覺得自己手機被監聽了,朋友和我聊奶粉,第二天就給我推送奶粉信息,還是我朋友說的那個品牌!太可怕了!”

GPS定位器變身竊聽器 有公司因此損失上千萬

一提起竊聽,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諜戰劇劇情。然而,這些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情節很有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今年8月,央視網曾報道,北京一家安防公司就因爲商業機密被竊聽,企業競標失敗,蒙受了重大損失,而竊聽器竟然是我們常見的GPS定位器。

在北京一家安防公司,記者見到了這樣一個小黑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討論營銷方案的會議是高度保密的,但沒人想到,座椅下卻藏着這個小黑盒。由於商業機密泄露,企業競標失敗,從而蒙受了上千萬元的損失。這種小黑盒子,叫做GPS定位器,它廣泛用於汽車防盜和企業運營車輛管理

而這樣的產品是如何用來非法竊聽的呢?記者嘗試買了一個產品進行測試,拆開產品的包裝,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塑料盒,記者按使用說明書在手機上安裝好APP,打開APP,果然在上面就能實時觀察車輛的行駛軌跡。接下來要嘗試的是遠程監聽。兩位記者約定,一位和定位器一起留在車內,另一位記者回到辦公室準備聽音。結果證實,不管被竊聽者的聲音是大還是小,監聽到的聲音就像跟對方打電話那麼清楚。此外,在APP的界面中,還有一個“遠程錄音”的按鈕,啓動後,這段對話就被存到了手機裡。

也就是說,只要在被竊聽者身邊放置這樣一個GPS定位器,就相當於放了一個保持通話的手機。一切聲音會被傳到竊聽者的手機上,甚至被錄音,被而竊聽者對發生的這一切卻渾然不知。

GPS定位器廣泛用於私家車的防盜和企業進行車輛管理。但是,當GPS定位器被設計成小巧易於隱蔽、能遠程聽音的時候,就讓產品變了味。而且一些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也正是利用監管盲區,在一些電子產品銷售推廣廣告中進行或多或少的明示暗示其隱藏功能

這種能夠遠程收音的GPS定位器,內部結構非常簡單:一塊物聯網芯片,還有一塊爲它供電的電池。芯片接收衛星數據,將數據傳輸至信號塔,再經信號塔將定位數據傳至服務器,使用者向服務器發送請求,就能獲取芯片的精準位置。相比一般的物聯網芯片,這塊芯片上多加了一個微型的麥克風

目前,GPS定位器這類產品尚未列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但在此基礎上增加麥克風收音等功能卻沒有相關管理規定,形成監管的盲區。而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也正是利用這種監管盲區,在這類產品銷售推廣廣告中,進行或多或少的明示暗示其隱藏功能。

專家:保護個人信息,應從生產源頭開始堵截

2015年起實施的《禁止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僞基站”設備的規定》明確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七條也明確規定,以竊聽手段獲取的材料不但不能作爲定案依據,行爲人很可能還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對此,專家指出,隨着科技的發展,法律應該同步跟進,對利用新技術手段實施的各類違法行爲進行規範。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個人信息實際上在各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是一個最高位階的保護。不能靠企業自律,也不能通過個案來處理,應該是一個常態化的過程。必須是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從它的生產源頭開始堵截纔可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網快看、央視網、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