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大機會時代” 優刻得會是長局的勝利者

(原標題:雲計算“大機會時代” 優刻得會是長局勝利者

導語:

雲計算正以空前的發展速度,迎來自己的“大機會時代”。在這個遍地是機會的行業裡,誰將是長局的勝利者?

在國內,這個突如其來的風口中,雲計算巨頭林立,它們正在用以前可能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的目標,來度量當今想也不敢想的超速增長。

一直以“中立”獨善其身的UCloud很值得關注。我們會發現它們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了差異化創新,這或許是因爲,正是因爲體量較小,相反更激發了UCloud的求生欲,它們知道只有生而不同,才能獨闢蹊徑,才能生存、發展、做大。

不過,給UCloud在如此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游刃有餘的伸展空間的,有一個堪爲“根本”的特點,那就是UCloud的“中立屬性”。在BAT巨頭下,堅持中立的雲計算企業獨此一家,秉持獨特的發展路徑,這家企業在互聯網企業、政府傳統企業領域越做越強,從堅持品質化到兼顧規模化,是行業內少見的沉得下來,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做大品牌的雲計算企業。

001.大機會時代的高不確定性

在2020年,似乎所有沾上“在線”兩個字的業務,都在獲得增長。

在線直播、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展會、在線診療……當這些新的風口如花綻放時,人們很難忘記一個事實,即這些業務的開展基礎,全部都必須建立在“新基建”的基礎之上,如果說的更確定一些,那就是雲計算的基礎之上。

憑着疫情而來的臨淵一躍,和國家頂層設計的支持,雲計算廠商們渴望的大航海時代似乎提前到來了。一位雲計算廠商的銷售高層告訴我們,現在的銷售場景是:從2019年以前的“挨家挨戶”式的登門拜訪,變成了企業們排着隊等着“上雲”,其熱情程度似乎在搶購降價的冬儲大白菜。

的確,伴隨新基建推進、企業數字轉型需求的增加,雲計算行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成爲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8月14日,騰訊Q2財報,其雲計算所屬的板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單季收入298.62億元,同比增長30%。

8月18日,金山雲Q2財報,雲業務營收15.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1%。

8月20日,阿里巴巴Q1財報,雲業務營收123.45億元,同比增長59%。

10月27日,中國第一家公有云科創板上市公司UCloud發佈前三季度財報,1-9月營業收入16.38億元,同比增長52.87%;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26億元,同比增長94.79%。

如果從當前財務角度看過去,彷彿是人人都面帶喜色,家家都盆滿鉢滿;而如果從未來角度看過去,似乎也是一片明媚:2019年雲計算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1%,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

但是,這個行業絕不是一個蛋糕均分的領域,它的“大機會時代”不僅限於已經在賽道頭部的企業們將獲得機會,在行業的“結合部”,也有不少企業春心萌動。

比如,在美國,由於錯失了上一輪雲計算的發展機會,藍色巨人IBM僅僅佔據了雲計算市場2%不到的份額,但巨人並不打算放棄。IBM宣佈計劃在2021年底前剝離其託管的基礎設施服務業務,到2021年底,這將作爲一家獨立的雲計算上市公司,名爲“NewCo”,而IBM將高度關注其在AI+混合雲中的機會,以試圖加強與亞馬遜和微軟的競爭力。

在中國,也有一家類似IBM此刻狀況的企業,名叫百度。這家原本在事實上最早應用雲計算技術的互聯網技術大廠,面臨的是和IBM類似的份額和地位,它們的尷尬並不是沒有技術底蘊,而是沒有抓住雲計算第一輪崛起的市場時機……因而同樣,百度也打算通過把它領先的AI技術與雲端賦能結合起來,再次殺入這個賽道。

這張名單我們還可以列的更長,比如在IT基礎設施上產能巨大的聯想,又比如在服務器和存儲領域市場份額巨大的浪潮……它們隨時都在尋覓這個行業中可能的彎道超車機會,因爲,誰也都知道,雲就是未來。

因此,對每個正在行業裡尋找機會的企業來說,任正非先生說的一番話似乎都非常值得共同重溫一下——他說:

“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反而要有戰略耐性。要堅持自己的戰略,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堅持自己已經明晰的道路和方法,穩步的前進。成吉思汗的馬蹄聲已經遠去,現代的躁動也會平息,活下去纔是勝利。”

這句話,其實適用於所有的中國雲計算廠商。

歷經十年的發展,國內雲計算行業格局基本形成,除阿里雲、騰訊雲等超級大廠外,具備優秀髮展潛質的獨立雲計算公司如UCloud等,也成爲備受關注的焦點。

但沒有誰敢說自己贏了今天,就能贏了明天。互聯網的馬太效應固然比較鍾愛巨頭,但這是一個技術不斷嬗變的行業,彎道超車或者換道超車的機會也隨時存在,因此“不機會主義”的冷靜看待未來,“活下去纔是勝利”似乎纔是真正適應這個行業的金科玉律。

002.真實的增長

經過了多年的起伏,UCloud的創始人季昕華,此刻的心境反而比較寧靜清澈,用任正非的話來說,他此刻的狀態正是:“堅持自己的戰略,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堅持自己已經明晰的道路和方法。”

在ATHJ在鏖戰產業互聯網的大格局下,UCloud是極少數在這個行業裡不靠出身而能獨善其身的中立雲企業。

它也曾抓住遊戲雲的風口極速發展,但也曾遭遇過在以阿里雲、騰訊云爲首的巨頭更加積極地推動雲計算落地商業化之後,對固有市場的快速蠶食。在那些痛苦的日子裡,各路大神強勢進入雲計算領域,尤其是騰訊IEG、騰訊雲、投資部組合作戰強勢進入手遊行業, 不得不逼迫UCloud只能重塑核心競爭力,另抓其他現金牛。

而Ucloud帶給這個行業最大的驚喜莫過於,又是將近五年過去了,這家企業不但沒有像某些“行業預言家”預測的那樣被擠出賽道,反而贏得了自己獨立的發展空間和應有的尊重。

這和季昕華無時無刻的居安思危不無關係。今年初,就在UCloud成功上市,員工們紛紛出遊慶賀,一片喜氣之時,疫情突然到來。

季昕華在家裡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信,在這封信裡,他除了強調要樹立信心、控制成本等基本要素外,還特別強調:“所有能夠線上化、健康、醫藥相關的行業,都會被看好。像電商、在線教育、生鮮電商、短視頻、在線遊戲、社交、SaaS,替代旅遊的VR,將迎來利好……我們需要重新整理重點方向,將精力重點放在線上快速發展的行業上,比如遊戲、在線教育、短視頻、直播、電商、在線醫療、SaaS服務等領域”。

在現在看來,這份預言體現了季昕華非常準確的判斷力,可能就是這種判斷力伴隨UCloud渡過一個個難關。

這在2019-2020年體現的十分透徹。

比如,雖然體量比不上某些巨頭,但UCloud始終堅持,要“牢固佔據新基建核心底座的位置”的這個理念,爲了佔據這個核心位置,也爲了滿足新基建對算力的持續增長的需求,UCloud推出了“快傑”雲主機,搭載了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採用NVMe SSD硬盤、25G RDMA網絡,網絡性能最高可達1000萬PPS,存儲性能最高可達120萬IOPS。,在用戶需求最多的核心產品地帶,UCloud一直在進行迭代創新,這體現了UCloud比較務實的產品思路,不玩花樣噱頭十足的“黑科技”,把資源都投入到有商業價值的產品上,公司才能集中精力搞發展。

新冠肺炎催生了辦公、醫療、教育等行業的“線上解決方案”,加速了各行業與“雲”的結合,也對不少服務企業提出了新的考驗:持續攀登的高併發、多連接,需要更加高性能穩定的雲平臺支撐,確保不宕機、不卡斷以及流暢穩定的雲上體驗,快傑可謂生逢其時,特別是快傑雲主機的I/O讀寫能力,對比其他雲廠商最高可達到10倍的差距,平均時延可降低近6倍,優勢非常出衆。

可以說,快傑雲主機、CDN等產品,屬於UCloud的傳統優勢項目,這些項目的核心客戶,絕大多數都是互聯網各賽道的佼佼者,例如字節跳動、快手、美團、拼多多、愛奇藝嗶哩嗶哩、YY等。它們懂技術、需求高、也因爲業務規模極爲龐大而對成本敏感。

如季昕華所預測的那樣,這些企業都在疫情期間遇到了業務快速成長而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但是由於UCloud預測到了這些需求的井噴式發展,得以提前擴充業務承載能力,結果是不僅擴大了這些大客戶的銷售額,還建立了更深層的合作。

UCloud聯合創始人華琨還特別提到了直播這一應用場景:“針對直播,我們做了大量研發工作。從以前的點播到現在一對多的直播,還要實現有效互動,這對音視頻的處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爲雲廠商,提供對視頻的支撐也是一種基礎能力。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企業用戶能夠低門檻獲取這些基本能力,不斷提升應用體驗。”

另一個被UCloud視爲重要成長空間的是傳統企業業務。今年8月,UCloud首個自建的數據中心——烏蘭察布數據中心封頂,緊接着,UCloud又在上海青浦動工建設第二個數據中心,預計都將在2021年建成投產。這些數據中心將爲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提供大型的混合雲服務。押注混合雲也是UCloud的策略,根據IDC的數據,2021年,90%的企業將採用混合雲。

對此,UCloud也有長期的洞察,季昕華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指出:“現在行業的需求中,能夠提供更大的業務空間的,反而是傳統企業、政務市場,它們的需求和互聯網企業截然不同,它們更需要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並通過新的基礎設施來升級商業決策和商業創新的能力。我們的對策則是,爲這些企業提供完整的Iaas或者Paas、Saas的解決方案,並幫助這些企業的CIO(首席信息官)完成向(首席運營官)的轉變,這種轉變建立在企業已經充分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這是一個非常大而且利潤空間豐厚的市場。”

作爲新基建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數字政府的概念誕生於智慧城市之後,是數字中國大背景下,政府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最終表現形式。數字政府,也是促進政府改革、社會創新發展的牽引力,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推動力。

但是,政務市場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市場,它們既需要打通數字孤島,促進各種決策要素在部門間加速流動,又需要高度的安全性,守住國家政務的安全線

而對於這兩個看似矛盾的需求,UCloud敏銳的捕捉到了解決方案——在原有云計算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深入對數據流通關鍵技術的研發,在業界率先提出數據所有權使用權分離的概念,推出了數據可信流通平臺“安全屋”。

從技術的維度看,安全屋產品將堡壘機、密鑰管理、權限控制等安全技術相融合,提供一整套基於雲端的安全技術、計算技術和流通規則,確保數據所有者對數據的絕對控制權,數據需求方僅可獲得計算分析後的結果,無法接觸原始數據,確保在數據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安全共享,規避了數據的二次交易、數據泄露等風險。

正是這種將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技術和方案,恰恰敲開了政府客戶心中最後的一道門,打開困擾數字政府走向數據開放的關鍵一環。安全屋支持廈門建設的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已開放數據總量116448條,開放資源目錄805條、開放安全目錄41條、開放空間資源33條,廣泛應用在政務決策、普惠金融、商業選址、交通出行、醫療衛生等各多個場景。 安全屋的落地開發,使數據開放從理念走向現實。

以上並非UClould在“大機會之年”獲得的所有成長,但我們發現,除了善於抓住機會,如果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待UCloud的競爭力,筆者傾向於用兩個短語來概括——“有預見性的發現新成長空間”和“始終以優秀的性價比來作爲差異化的底色”。

003.做更大的中立服務商

如果要總結UCloud的競爭優勢,我們會發現它們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了差異化創新,這或許是因爲,正是因爲體量較小,相反更激發了UCloud的求生欲,它們知道只有生而不同,才能獨闢蹊徑,才能生存、發展、做大。

不過,給UCloud在如此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游刃有餘的伸展空間的,有一個堪爲“根本”的特點,那就是UCloud的“中立屬性”。

季昕華是這麼解釋的:“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導致巨頭之間往往伴隨具體業務的競爭,所以他們對數據的中立化非常敏感。而在中國雲計算賽道的頭部企業中,其餘幾家都存在各種交錯和交叉,而相反,UCloud在頭部賽道的五強中,是中立屬性最明顯的,加上用戶對我們的技術實力的認可,使我們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位。”

比如說,在剛纔我們列舉的不少UCloud的客戶中,其實有許多企業是有強競爭關係的,比如字節跳動與快手,愛奇藝與B站,但這些公司卻都能接受把一部分核心業務放在UCloud的平臺上,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信賴,而是UCloud長期圍繞“中立”屬性建立的品牌勢能和業界口碑。

接下來,筆者要談談對UCloud的未來預測。

談到中立,大家都知道“中立國”這個概念,這指的是,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中,已有7個宣佈爲永久中立,並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和土庫曼斯坦。

我們也不難注意到一個現象,中立國可能經濟很發達,但總體來說,一般都不是大國,因爲大國總是難免被牽扯進各種複雜的國際關係之中。

所以,筆者認爲,UCloud的下一步就是如何保持中立和公正的基礎上,如何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