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聯手富士康要下一盤什麼棋
新年伊始,汽車行業好不熱鬧,互聯網企業造車、整車企業代工可謂賺足了眼球。而在這兩方面都少不了一個身影——吉利。最近這段時間,吉利成爲汽車行業最活躍的車企,除了和百度合資造車,日前,又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內容顯示,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爲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在汽車行業,“代工”顯然並不是一個新詞彙,一直以來,代工之路走得也並不順暢。吉利爲何會選擇進入代工這個領域?牽手富士康又在謀劃怎樣的未來?
吉利與富士康共同推進汽車代工
1月13日,吉利控股集團對外宣佈,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根據協議,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3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
按照雙方的合作協議,合資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爲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架橋鋪路,創造價值,實現共贏。針對此次合作,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李東輝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我們必須主動擁抱變革,尋求廣泛聯合。富士康在ICT領域的專業能力、豐富經驗和全球化佈局,對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示範意義。吉利控股將發揮在汽車領域的專業能力,包括設計、工程研發、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的體系化優勢,與富士康強強聯合,融合發展,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全新路徑。”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則表示:“吉利與富士康結盟是汽車界牽手ICT行業的一次重量級合作。藉助富士康全球領先的前端科技研發、智能製造及軟硬件生態垂直整合能力,雙方可實現優勢互補,能夠更好地爲客戶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科技最領先、速度最快、最有成本優勢的全價值鏈造車服務平臺,體現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
吉利與富士康合作的消息一經發布馬上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在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看來,面向全球範圍的汽車代工,是過去汽車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我們總在說,汽車行業要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要轉型升級,要發揮整體優勢,代工不失爲一種新嘗試。”安慶衡說。
牽手吉利富士康代工之路走得更順暢
事實上,與吉利的合作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拓展其汽車業務。作爲手機領域第一代工廠,富士康近年來一直在積極謀劃進入汽車領域。接替創始人郭臺銘成爲富士康董事長的劉揚偉甚至提出,“計劃在2025年前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0%的份額”的宏大目標。就在與吉利簽訂合作協議之前,富士康還聯合造車新勢力拜騰展開合作,爲後者提供先進製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全方位支持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雖然與拜騰的合作沒有涉及代工,但富士康借與拜騰的合作積累汽車製造經驗的企圖非常明顯。爲了實現“2025年前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0%的份額”,富士康正在馬不停蹄地擴展合作伙伴。
就在公佈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消息的前一天,1月12日,富士康關聯公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公司全資持股的南京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企查查顯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爲陳清亞,註冊資本約3.23億元,經營範圍包含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等。1月14日,富士康宣佈,任命蔚來前執行副總裁鄭顯聰出任旗下電動車開放平臺MIH聯盟執行長,掌管硬件部門兼平臺規格定義,鴻海集團技術長魏國章則操刀MIH軟件平臺。還有消息顯示,富士康將在本月正式發佈MIH平臺首款開發者“EV Kit”工具平臺,且還在邀請博世加入。公開消息顯示,MIH是針對傳統汽車產業開放費用高、開放週期長、資源不足三大“痛點”而來,透過開放技術規格、邀請各界夥伴加入,共同構建電動車軟硬件與零組件的生態系統。
不過,富士康的代工路上始終少了一個重量級選手的參與,汽車製造的複雜性也讓行業一度質疑富士康代工模式的可行性,儘管富士康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與汽車產業鏈企業的合作,包括投資寧德時代、小鵬汽車等,甚至成爲特斯拉的零部件供應商,但離代工整車製造還有不小的距離。此次與吉利的合作,顯然會讓富士康的代工之路走得更快、更穩。而從雙方合作高度及具體內容來看,它們謀劃的也將是一個廣闊的代工市場。
強強聯合謀求廣闊的代工市場
如果說,富士康推進汽車代工業務是意料之中的事,那麼吉利的加入就頗耐人尋味了。吉利汽車無疑是近20年來,中國汽車領域最引人關注的存在,屢屢爲中國汽車工業甚至世界汽車工業帶來驚喜。從當初沒有資質就敢放言要造“老百姓賣得起的汽車”,到後來收購沃爾沃的“蛇吞象”,甚至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做技術輸出,再到與沃爾沃聯合推出領克這一新型“合資品牌”,吉利的諸多創新性舉措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無數驚喜的同時,也在攪動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它的每一個創新舉措,事後都被證明頗具遠見。也因此,業內外都對此次吉利與富士康聯合推進汽車代工等業務抱有很大期待。
當然,期待並非毫無理由。在“軟件定義汽車”的開放時代,互聯網企業有了掌握造車主導權的可能,紛紛謀劃加入造車大軍,整車企業也會投入更多精力在軟件開發上,這爲代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同與此前一些汽車企業爲了謀求生存機會而不得已選擇代工模式,此次吉利與富士康是主動作爲,且是強強聯合。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看來,“軟件定義汽車”的新時代,代工技術含量將有很大提升。“富士康在智能製造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吉利在電動汽車產業鏈管控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它們聯合面向全球的代工服務或不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組裝委託生產。且按照富士康的規劃,其電動車平臺如能在代工企業落地,可以幫助其他電動汽車品牌更好地解決高端製造等方面的問題。另外,雙方合作的代工業務,與單純的車企爲其他品牌代工不同,不存在技術保護方面的問題,可能會更易於被其他品牌接受。基於此,一些企業可能會樂於讓這樣的企業代工生產。”王青認爲,富士康與吉利合作,可以藉助吉利對汽車供應鏈的管控能力,開拓、推進其全球範圍內與其他車企的合作。
而吉利之所以會選擇進入代工這一領域,王青認爲,華爲也爲其他智能手機提供類似代工的服務,這並不影響華爲手機本身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吉利參與代工也並不影響吉利本身的電動汽車業務。反而藉助與富士康在全球範圍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推進吉利的全球化戰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同樣看好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他認爲,這種高科技企業與汽車企業的跨界合作已不是第一例。這是因爲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前景,爲電子科技企業和智能製造商創造了跨界進入汽車行業的發展機遇,也爲它們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次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並不是爲自己研發製造新能源汽車而建立的生產企業。它們的新建企業是要爲汽車生產和出行企業建立一個全價值鏈的造車服務平臺。這個合資企業會充分發揮信息與通信技術、汽車研發製造技術優勢,幫助客戶企業加速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張書林認爲,這種合作對中國汽車行業來說是一種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結構的突破性調整。這樣的合資企業的誕生,會加速企業從製造向科技企業轉型。電子科技企業在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專業能力和全產業鏈佈局能力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會爲我國汽車企業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隨着‘新四化’的發展,‘軟件定義汽車’成爲可能。在這種情形下出現的代工與過去存在很大區別,或許這一輪代工會有不同的結果。”正如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領域專家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強調的,或許這兩位強者的合作將打造一個屬於中國汽車領域的麥格納斯太爾。本報記者 王金玉 《 中國汽車報 》(2021-01-25 0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