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巧做加減法 城鄉下好一盤棋

■融媒體教育局長訪談

江西瑞金是聞名世界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素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近年來,瑞金市委、市政府更是大力投入教育,讓城鄉學校建設邁上了新臺階。近日,江西贛州瑞金市委教體工委書記、市教體局局長鍾糧山做客中國教育報融媒體教育局長訪談直播間,與大家分享近年來瑞金教育的探索與經驗。

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學校建設實現大幅跨越

記者:近年來,瑞金教育面貌煥然一新、有很多可喜的變化,工作的突破口在哪裡?

鍾糧山:這幾年,瑞金市委、市政府籌措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近3年累計投入教育經費45.03億元,確保公共財政教育支出、生均教育費用、生均公用經費支出實現“三個增長”。

同時,這幾年,我市投入22.41億元實施21所城鄉學校建設項目。目前,已有18所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學位20090個,剩餘3所學校將於今年年底建成。項目全面建成後,將新增校園佔地面積972畝、校舍建築面積56.75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6600個。

記者:鍾局長,瑞金市在您的帶領下,連續兩年將“城鄉學校聯合體建設”作爲教育10件大事之一,這出於怎樣的思考?

鍾糧山:2017年,瑞金市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然而,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需求的熱切期盼不斷升高,城鄉教育不平衡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經過深入的調研和論證,2022年,我們開始探索城鄉學校聯合體建設,以“1+1+N”模式,即以1所牽頭學校(城區優質學校)+1所主體學校(農村初中或農村鄉鎮中心小學)+N所成員學校(鄉鎮轄區其他校)成立學校發展聯合體,充分發揮城區學校優勢,建立起特色鮮明、資源優質、品牌響亮的教育集團,同時建立機制確保城區師資力量和資金資源能夠下得去,提升農村學校的硬實力,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組建35個城鄉學校聯合體,覆蓋176所鄉村學校

記者:這兩年瑞金是如何探索城鄉學校聯合體建設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鍾糧山:結合我市實際,我們組建了35個城鄉學校聯合體,覆蓋176所鄉村學校,探索“共建共贏共享共通共融共評”模式,探索推進城鄉學校聯合體建設。

一是黨建工作共建。由“校聯體”牽頭學校選派優秀黨務工作者作爲黨建指導員,每月至少開展1次座談交流、指導鄉村學校黨建工作,每學期至少聯合開展1次“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和志願服務。

二是學校管理共贏。“校聯體”學校通過互派行政幹部交流、互相參與學校管理、大型活動聯辦等形式,對農村學校進行全方位扶持。

三是教育資源共享。“校聯體”學校合理配置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在校園建設、辦學設施、網絡平臺、校園文化等方面優勢互補,富餘設施設備互相調劑。

四是教師隊伍共通。積極探索“進城跟崗學習,下鄉支教走教”的教師交流機制,牽頭學校派出教學骨幹教師到幫扶學校支教,擔任幫扶學校學科教研員;幫扶學校和成員學校新入職教師安排到牽頭學校跟崗學習,“校聯體”內富餘學科教師進行相互交流調劑,進一步優化教師結構。

五是教學研究共融。成立“校聯體”學校學科教研聯合體,制定聯合教研計劃,開展線上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共同參與各類教研活動,並由牽頭學校派出教學骨幹教師擔任幫扶學校學科教研員,充分發揮牽頭學校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

六是工作績效共評。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實行城鄉學校捆綁式評估。

記者:瑞金在探索城鄉學校聯合體建設過程中,如何與推動教育整體發展結合起來?

鍾糧山:一是創新德育模式。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在全市各校深入實施“講好紅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萬千百十工程,爲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同時,在贛州市率先推行全員導師制,爲全市小學四年級以上所有學生配備導師,通過思想上引導、學業上輔導、心理上疏導、生活上指導、成長上嚮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二是深化體教融合。在全市各校積極開展以團體項目爲主的“1+1+1”體育運動,每天鍛鍊1小時得到進一步保證,校園足球、籃球等團體運動項目在鄉村學校得到進一步普及。通過體育教師專業化認定、開展體育教師足籃球技能過關、組織學生足籃球技能測試等措施,讓全市中小學生都參與到足籃球運動中來,足籃球技能測試合格率達90%以上。

三是抓實家校共育。首創全國縣級“讓愛回家·紅都家校共育”平臺,定期推送家校共育新理念、新知識、新經驗,爲家長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目前,參與線上在線學習人數達93萬人次,領取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三個階段合格家長證人數達28943人;線下則開展了130餘場家長現場培訓,參培家長1.2萬餘人。

四是關愛特殊學生。我市明確了特殊羣體關愛對象、關愛措施及具體要求,全市各校建立並完善了特殊羣體學生臺賬及幫扶機制,積極開展各種社團文體、結對幫扶、愛心捐贈、志願服務、送教上門等活動,助力特殊羣體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優化區域資源配置

記者: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瑞金在推進城鄉學校聯合體建設過程中,如何破解校際之間、城鄉之間師資不均的現實難題?

鍾糧山:一是搭建互通平臺。創新牽頭學校教師與幫扶學校教師之間對口幫扶機制,實施“進城跟崗學習,下鄉輪崗走教”教師交流學習,爲鄉村師資“換血”;通過名師工作室、互聯網+教研、多級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爲鄉村師資“造血”。2022年以來,牽頭學校88名教師參與下鄉支教走教,78名農村學校新教師在牽頭學校跟崗學習,317名農村教師成爲城區學校名師工作室成員。

二是推進專業發展。對近5年招聘的音體美、心理健康、思政、信息技術等學科814名教師進行了專業化認定。同時,採取市級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外出參加培訓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任教學科專業化工作的開展,既充分發揮了專任教師的專長,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三是建立後備隊伍。實施校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工程,爲學校發展儲備優秀的管理人才。近兩年,公開選拔177名校(園)長後備幹部,任用103名擔任學校管理職務,樹立了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

四是樹立榜樣標杆。規範教師職業道德與樹立榜樣標杆並行,2022年開展首屆“新時代紅都好老師”評選活動,評選出10名新時代紅都好老師,其中6名爲農村教師。通過大力宣傳10名新時代紅都好老師感人事蹟,引起了師生羣衆和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從“被感動”到“見行動”,形成了優秀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記者: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上,瑞金還有什麼好辦法?

鍾糧山:目前,我們主要採取3種做法來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

一是做好減法。2021年以來,我市優化調整了50所極小規模學校,縮減教學班200個,節約師資250餘名,1803名學生分流至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中心校就讀。

二是做好加法。2022年以來,市財政投入資金100多萬元,用於改善中心小學、片區中心校辦學條件。

三是做好乘法。一方面,發起“我爲母校(學校)建球場”活動倡議,發動社會賢達、鄉賢校友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資助學,改善學校運動設施。活動開展以來,共籌措資金近2000萬元,建成鄉村學校標準化運動場76個,實現了鄉鎮初中、中心小學、片區中心校足球和籃球場全覆蓋。另一方面,2022年4月,我市成立瑞金市教育發展促進會,目前籌集資金200餘萬元,先後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00餘名、幫助10餘所鄉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

《中國教育報》2024年02月17日第3版

作者:本報記者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