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成熟製程殺戮!聯電結盟英特爾 一石三鳥的好棋

英特爾發展晶圓代工產業,原本也是聯電的競爭者,雙方卻宣佈合作,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12奈米平臺,背後是聯電一石三鳥的新策略。(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月25日,聯電和英特爾發出新聞稿,宣佈雙方將合作開發12奈米制程平臺,震驚市場。外界看不懂,英特爾爲旗下晶圓代工事業找上聯電可以理解,但聯電爲何要跟自己的競爭對手合作,發展自己手上最高階的技術平臺?

目前,聯電最高階的製程是14奈米平臺,聯電發言人劉啓東表示,發展12奈米技術原本就在聯電的計劃之內,這一次選擇和英特爾合作,對聯電原有的14奈米技術再做升級。

目前,受到美中科技戰的衝擊,中國2024年將有18座新建的成熟製程晶圓廠上線,成熟製程的競爭壓力大增;因此,聯電在近期法說會也透露,2024年會擴大資本支出,在新加坡和臺南投資新的成熟製程服務,都是爲了拉大和競爭對手的差距。

改變策略 移往更高階製程

劉啓東表示,聯電也將重啓製程升級的策略,「未來你會看到我們在標準化、拚價格的成熟製程佔我們營收佔比愈來愈小」,目前聯電仍有0.13微米,甚至0.5微米的製程,未來這些製程相關的產品就會往更高階的製程移動。

會提到這一段,是因爲2017年時,《財訊》雙週刊曾報導,聯電當年採用共同總經理制後,宣佈將不再投資12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用意就是要改變策略,改投資其他投資報酬率更高的特殊製程,並降低過去高資本支出帶來的折舊負擔,增加手上的現金。

聯電改變過去18年的策略,回顧當時爲了和臺積電競逐先進製程龍頭,不斷投資先進製程開發,卻遇上每次拉近和臺積電製程距離後,臺積電不是對相關製程降價,就是又開發新版製程讓聯電再砸錢研發競爭,形成聯電即使花大錢投資,折舊不斷提升,卻難以回收的惡性循環。

新策略2017年後逐漸發酵。20233年第3季,聯電的累計折舊費用只剩下278億元,較2016年同期數字369億元下降25%。聯電的現金流也更爲強勁,2016年第3季時,聯電當季流入現金爲309億元,而2023年第3季一季流入的現金,就有597億元。

《財訊》雙週刊分析,如今聯電策略再次改變,在2023年第3季法說會上,聯電錶示2024年資本支出將達到頂點,用於投資新加坡廠,屆時聯電會擁有新加坡最尖端的半導體產能,同時也會投資臺南的特殊製程研發。

技術升級 不須大手筆成本

因此,從這個脈絡來看,聯電這回接受英特爾的合作開發提議,就不需要動用目前賺錢的機臺來做研發,也不須犧牲市佔率來研發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