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纔是真正的超級英雄
原定於2020年大年初一1月25日上映的電影《緊急救援》,終於在今年12月18日公映,這是導演林超賢和主演彭于晏繼《激戰》《破風》和《湄公河行動》後的第四次合作。
《緊急救援》是林超賢執導的首部海上救援題材華語影片,取材於真實海上救援事件,講述了救撈員在天災人禍面前捨己爲人,勇往直前救人的故事。
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很多人都開始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對於那些守護生命的“平凡英雄”更是充滿敬意。彭于晏表示,海上救撈人員和今年疫情期間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等羣體,纔是真正的“超級英雄”:“沒有從天而降的守護神,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是真正的超級英雄。謝謝你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導演一找我就來拍了
作爲華語影壇首部聚焦海上救撈題材的影片,《緊急救援》取材於中國海上救撈人員的動人故事,是林超賢導演潛心準備五年之久的作品。對於拍這部電影的初衷,林超賢導演表示,之前一直想拓展新題材,五年前看到救撈人員的短片時就被感動。雖然救撈人員面對“兇猛”的自然之力是那麼渺小,但是他們擁有的“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又是這麼偉大,很令人敬佩。海上救撈人員的職業鮮爲人知,將他們的故事拍成電影,讓他們走進大衆的視線是導演一直以來的願望。
與林超賢以往的作品相比,《緊急救援》拍攝難度更上了一個臺階。爲了讓飛機墜毀場面更加真實,林超賢打破以往用特效製作飛機場景的慣例,採用實景拍攝併購買了一架真飛機。爲了讓演員有更好的表演,林超賢和演員一起深入水底,親自掌機拍攝。有一場潛水的戲份讓幾乎沒有潛水經驗的他感受到了恐懼,林超賢說:“當恐懼來的時候你是會越來越放大那個恐懼,完全控制不住,我的手都在抖,抓着機器也在抖。”
憑藉《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林超賢在內地成爲“最賣座和受歡迎的香港導演”之一,其中《紅海行動》讓他拿下百花獎、華表獎、金雞獎最佳導演,成就中國電影三大獎最佳導演的大滿貫。而在業內,林超賢更是著名的“魔鬼導演”,想演他的電影,演員必須做好被“虐”的準備,其中他的老搭檔彭于晏,自然是被虐得最苦的一位。
兩人首次合作拍攝《激戰》時,彭于晏接受專業拳手訓練,耗時3個月學會泰拳、鎖技與巴西柔術,拍攝時林超賢讓彭于晏與職業拳手對陣,希望能夠“說服觀衆”。第二次合作《破風》時,彭于晏參與集訓4個月,訓練及拍攝過程累計騎行超11萬公里,幾乎繞地球3圈。緊接着,兩人在《湄公河行動》展開第三次合作,拍攝時林超賢不慎被六寸蜈蚣咬傷腳踝,彭于晏真槍實彈,每個動作指令都貼近真實。這次在《緊急救援》中他們挑戰的是全世界公認難拍的“水戲”。
彭于晏表示,導演一找他演《緊急救援》,他二話不說就來了:“我知道拍導演的戲會特別有意思、特別過癮,當然也會有一定的挑戰和難度,這也是爲什麼我想要拍導演的戲的原因。我其實早就準備好了,只是沒想到這次準備不夠,8個月的拍攝,天天都是各種難度升級,非常有挑戰,體力和精神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驚喜。”
彭于晏在《緊急救援》中扮演的是海上特勤隊隊長高謙,“他是一個很有勇氣、有經驗、責任感很強的人,執行過非常多任務,救過很多人。”
在開拍之前,林超賢導演就拿救撈隊員的資料給演員們看,讓他們瞭解海上救援人員的生活,演員們還要跟他們一起訓練,彭于晏說:“他們都很好,私底下也都很普通,我們像朋友一樣,但是他們接到任務的時候,卻是完全不同的樣子。一次他們出任務時,我跟着去,你不敢想象這些平時貌似普通的人在直升機上面懸掛着,你會感覺他們似乎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有時候,你得放棄什麼而去拯救其他人生命,在水裡面,你只有三五分鐘。你只能救兩個人,但是周圍有二三十人,那你怎麼辦?這就是他們要面對的,他們每天上班都要面對這種人間的悲劇,回到家裡又要做一個正常人。這就是導演在這部戲裡要講的,我們也是親身體驗過,才發現他們有多麼了不起。”
演完這部電影,彭于晏對救撈隊員心生崇敬,他坦陳在未演之前對這個職業並不瞭解,在演了之後,才知道救撈隊員就是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他們面對的是人生的悲劇,如果沒有信仰、沒有堅定的內心,是沒辦法去迎接和完成任務的,這個職業,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仰,他們才能夠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人。”
被各種虐,每次下水都要做心理準備
儘管之前已經合作三次,可是彭于晏沒想到這次還是被“虐出了新高度”,他笑說,“基本上是各種虐吧,這就是導演的風格,他就是喜歡‘虐待’藝人。但其實演員是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很多的養分,這也是讓我們愛上導演的原因,讓我們能拍出一部很難忘的戲。”
問及印象深刻的戲,彭于晏表示有太多場難忘的了,“像我第一次被火炸,在六七百度的火裡被炸,還炸好幾次,我以爲拍完沒事了,結果後面要被水炸,炸完後,導演還很興奮地說:‘彭于晏終於被我用水炸了。’之前我不知道原來水可以用來炸人的,炸完後第二天又被吊到空中一天,吊到快吐,但也挺過癮的,因爲真實拍攝是懸掛在直升機上面,非常高,所以也很難忘。以爲下來沒事了,接着要用火燒,然後再來就是用水淹,所以這次算是各種體驗。”
既然展現的是海上救撈,水上戲自然是重頭,彭于晏透露在拍攝時他有幾次溺水,“有一場印象特別深刻的戲,是在墨西哥拍攝時,我被威亞鉤住,然後被壓到池底下面。大家都嚇到了,我也出不來。我發現綁我的那條威亞卡在卡車的底座,救援隊還沒有來救我,我就想那我先自己救自己,就找身上有沒有工具可以切割繩索,但是切不開,後來找到鉤住的那個點,死命地把繩索解開出來了。導演一直說‘沒事吧,沒事吧’,我說我要休息一下,因爲繩索很緊拉不開,我死命去拉,指甲整個都掀起來,手都裂開了,導演被嚇到了,這件事情我覺得最恐怖。”
還有一次在水裡面,彭于晏的氧氣瓶要沒氣了,他說備用氣瓶只能吸8口,水壓越深,吸得越多,“我這8口每次都要省着用,這是拍一個很長的鏡頭,救援隊的人要撤很遠,我拍完要游回去的時候,氧氣瓶就沒有氣了,也找不到備用氣瓶,我就憋着一口氣找出口。這種狀況常常會發生,我一直覺得我游泳很好,但當你真的在水下十幾米的時候,跟你在游泳池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我們身上帶着很多鉛塊,所以我是浮不上去的,再加上6℃的水溫,感覺就在冰庫裡面。”
彭于晏坦陳現在回想拍水裡的戲,會後怕。“我記得拍完那幾個場景之後,我們去吃飯,墨西哥當地的工作人員會主動跟我打招呼,跟我比贊。我們救援隊的朋友跟我講,當地的救援人員都覺得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很多人不敢相信我們中國演員是自己下去拍,外國電影去那個場景拍,都是替身下去。”能完成這些戲份,彭于晏感謝他們接受的“魔鬼訓練”,“我們訓練時學到的,在拍戲的時候全部用到了,如果沒有提前訓練學好的話,可能就不敢拍這個戲了。”
彭于晏自認喜歡挑戰、膽子大,“我自認我是那種你只要給我,我就不怕的人,但拍這一部戲,我真的每天下水前都要做心理準備,因爲水太冷了,而且水裡面有化學物質,戲裡面有很多需要我脫掉裝備,沒有護目鏡,化學物質就會進到眼睛裡,眼睛睜不開,攝影師下水都是有戴護目鏡的。護目鏡拿下來一下,水流到眼睛裡受不了,要一直洗,而我是每天泡十幾個小時,每次因爲水冷,可能呆個十五分鐘,然後再下去。我每天都要洗眼睛,到最後眼睛就一直流眼淚,雙眼通紅。導演也心疼,所以他也會下水去陪我。”
儘管《緊急救援》的安全措施都非常到位,但是,彭于晏表示,拍攝時他們還是怕有萬一,“雖然隔熱服都試過了,但畢竟火的溫度最低也有300℃,我整件防火衣都燒起來了,拍攝就是要這個被燃燒起來的感覺,但是全副武裝還是會害怕,依然能感受到皮膚在燒。天天這樣拍,天天被懸吊還是會怕,我沒想到我可以撐過來。”
彭于晏表示,他跟着真的救撈隊去救援過,救援過程很辛苦,真的體驗到生命的脆弱,沒有辦法去想象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太恐怖了。拍完這部電影,我覺得一定要珍惜生命。現在如果我搭飛機,都會看救援手冊,看逃生艙門在哪裡,看附近的人,如果真的發生什麼,哪些人需要救助。以前不會,但現在就變成本能,然後會想象當時拍戲的狀況,我都會數有幾位老人,有幾個是坐輪椅上來的,這些都是我拍完電影之後意識到的,不由自主的,就覺得還蠻誇張。一講到逃生艙門,我就會想到過去8個月的訓練和在飛機裡面救人的恐怖場景,我就一直告訴自己,如果今天真的發生什麼事情,我是可以救人的。”
鐵打的彭于晏,打鐵的林超賢
和林超賢導演合作,對彭于晏來說可謂“痛並快樂着”,談及導演的電影難度越來越大,彭于晏笑說:“如果難度沒加大,我想也不是林超賢導演了。認識導演以來,我覺得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的執著,所以,導演用這樣的熱情拍電影的時候,你就會被感染,然後你也會覺得,爲什麼不這樣去做呢?”
能夠四次與林超賢合作,彭于晏認爲可能是兩人有緣分,“他很欣賞我,我也很尊敬他。很少有演員可以和同一個導演合作四次的,所以很難得。很多時候我們合作可以省略一些磨合的東西,像是‘家人’了。七年時間體驗了四種不同的人生,而且,這四個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體驗到的。導演每一次都非常好,而且,我相信他只會越來越好。導演越做越有挑戰性,因爲他每一次拍的東西都是新的,就像這次拍水底,我們之前都沒有體驗過,很多都是未知的,只能到了現場去拍攝才能夠跟着鏡頭去走戲,訓練好了再去拍,拍攝之前還得再彩排一下,可想很多現場的狀況其實很難去執行。我們都在學習,導演也會給予我很多信心。”
有一個說法是“鐵打的彭于晏,打鐵的林超賢”,彭于晏笑說以前聽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把他們的情感說小了,“好像只有磨鍊而已,但經過《緊急救援》,我覺得說得太精準了。因爲我覺得《緊急救援》真的像是‘磨’,很危險,好幾次我都是抱着豁出去的心態。如果導演不是林超賢的話,我肯定會有懷疑,會擔心能否這麼拍。其實在拍完《湄公河行動》的時候,導演就有跟我說這部戲,那時候我很想拍這部,但也覺得自己需要休息一下,剛好導演那時候有別的戲,所以就休息了一陣子。”
拍每一部戲,都儘量讓自己做到不要後悔
雖然是“黃金搭檔”,但問及兩人是否出現過矛盾或分歧,彭于晏回答說:“肯定會有的,可能在一些表演上面,我會有一些想法與導演想的不同,不過導演也知道一定要給演員空間,在這個基礎上,我努力給他驚喜,他看到後,覺得我塑造的角色比他腦中想象得更立體,導演就會覺得很值,我也過了自己想演的癮,所以,一定是要互相相信。一個人的想法有限,我們合在一起就是無限。當你願意去分享你想要的東西,那他肯定也會跟你分享他的東西。我和導演的分歧常常是他可能覺得夠了,我還想要給更多,他會讓我演,讓我過癮。我覺得跟導演拍戲有一個好處就是,他看到的我,永遠跟別人看到的我不一樣。”
彭于晏說林超賢和他的關係亦師亦友,“他覺得我這個年紀應該拍什麼,就找我拍,如果我還沒有到那個階段,可能那個階段的戲就不適合我。他希望我能慢慢地成長,某種程度上,我也能夠理解他到底想要追求什麼,彼此有一種心靈上的默契,我會覺得有這樣的人在電影行業裡,是一種會被互相感染的存在。這不需要說出來,從他想要做什麼,就能夠看得出來,所以就很合得來,我蠻欣賞導演這一點。從《激戰》首次合作到現在,我和導演都沒有變過。幸運是真的,我沒有想過拍完《激戰》之後,還能跟導演有之後這麼多的合作,他可能也沒有想過彭于晏這個演員還能用,所以,我也覺得我蠻幸運的。如果導演覺得我是一個璞玉,可以在他的電影裡面去雕塑出不一樣的花樣,我很樂於被他塑造成不同的形象。”
問及兩人是否打算合作第五次,彭于晏表示,兩人其實已經聊過很多題材:“每次我們跑步聊天就會想一個題材,他會問我喜歡什麼,我也會問他喜歡什麼。之前我們討論過很多,像是賽車的、動作的、槍戰的,通常都是導演說他想拍的類型,他的電影我通常都沒有什麼設限,因爲我相信他。”
在彭于晏看來,林超賢導演有權利選擇他覺得合適的演員,“不是說我們現在合作了四部就一定要合作第五部,要不要繼續合作,我覺得有時候就是彼此之間的磁場吧,我們都知道這種磁場得來不易。所以,在拍每一部戲的時候,我都儘量讓自己做到不要後悔,因爲只有這個是我可以控制的。在能控制的範圍內,做到最好,這個過程中我會得到經驗、智慧、果實,這就很值得了。”(文/記者 張嘉 供圖/彭于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