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讀博嗎?博士圍城,這些問題你都清楚了嗎?

來源:科學網

鮑勃·迪倫曾說:“沒有人是自由的,甚至連鳥兒都被天空束縛。”讀博,註定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是自由?還是圍城

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擴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快發展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之後有越來越多學生走上了讀博之路,因爲他們認爲讀博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

1.博士的機會更多

同樣的專業,同樣的職位,碩士可以去的博士基本上都可以去,但博士可以去的大部分碩士去不了。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①博士去向最大的高校和部分高端科研院所的崗位,碩士難以躋身。

②如果學醫,不是博士基本上和好醫院無緣了。

③博士被地方政府引進可以直接當領導,例子:福建省委組織部關於選拔引進2017屆引進生(黨政類)的公告,面向部分大學選拔引進2017屆引進生來閩工作,博士按副處安排掛任科技副縣(市、區)長或開發區市直單位科技副職,算是“特權”吧。

此外,部分單位對博士捨得花錢,一些高校或企業單位大力引進博士人才,又是分房,又是解決配偶就業和子女上學等。這些現實例子都足以看出,碩士和博士之間的巨大差距

雖然從剛就業的薪資看,博士和碩士的薪資差不多,但是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待遇方面有着質的區別,據第三方統計的不同層次學校,不同學歷之間的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3年後的平均薪酬對比,博士生平均比本科生高出3000到5000每月,比碩士研究生也平均高出1500到3000每個月。

不同層次的學校之間也有較大區別,985、211高校比一般高校各個學歷段的平均薪資都有較爲明顯的優勢,博士生之間的差距更大。除了工資更高,從長遠看博士在其他待遇方面也有明顯優勢。

讀博之後因爲接觸的人和平臺,道路會越來越寬廣。就像筆者本科接觸的人,和現在研究生接觸到的人,認真和努力的程度以及認知水平也完全不同。我曾經迷茫過,痛苦過,後來慢慢地也融入其中。接觸身邊很厲害的人,我也想成爲那樣的人。所以讀博提高了我的人生平臺和層次。

讀博士可以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這些是能力的一部分,也是你後期實現財富自由的工具。讀博士不僅僅是讀的知識,更重要的就是領域眼界、寬度以及社會不能給自己的那份應有的單純世界。

讓博士在講述任何問題時都能從問題的起源開始,到該問題目前的現狀結束,恣意揮灑,滔滔不絕,詳細而充分,有條理有邏輯,無一字無出處,無一句無支撐,能讓聽者擊節讚歎。

博士是身份的象徵,在旁觀者看來,博士不僅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更能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得到廣泛的認可,會獲得尊重與敬仰。一些人看來博士就是光宗耀祖,博士就是有出息,尤其在農村這種現象更強烈。

博士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

國內學歷通脹太厲害,我身邊的好多人基本都top50碩士畢業,很快將來的碩士學位保有率就會成爲現在的本科學位保有率。畢竟三年的時間金錢投資誰都出的起,反觀博士,金錢投資是一方面,時間投資是另一方面。即使吃得起,能不能畢業還是兩回事兒,因爲現在博士太難畢業了,正常博士畢業率不足40%。

博士學位是個枷鎖啊,等你博士畢業以後,目標工作和心理預期都比現在要高,然後你就會發現和你競爭的都是985&211甚至海龜博士,這個時候你還會甘心去找那些碩士就能幹的工作麼?甚至有人說,現在博士招這麼多,根本不是社會需要,而是高校的老師需要廉價勞動力,你給他們幹四年活,他們用一張博士文憑來換,至於畢業以後你去哪,根本沒人管。

很多讀博士的朋友說,在寫博士論文衝刺階段,可謂是形容枯槁,做完博士論文就像扒層皮。先不說博士論文的難度非常高,最基本要求就是創新,單這兩個字,就會把人折磨壞。

再就是,大家也知道專心在學校搞點研究不容易,基本上博士論文就是一段時間內的最高水平。所以做博士論文的時候,大多數同學都自然減肥。

當你看到小學初中同學結婚生子高中同學老婆孩子熱炕頭、大學同學車子票子房子都有,研究生同學事業風風光光時,再看看此時的你,除了實驗室同學、宿舍舍友外就只有自己,事業上一無所有,婚姻上可能還是單身狗,學術上可能還是小白白,除了泡在圖書館看文獻,就是呆在實驗室做實驗,沒有知心朋友,累了困了頂多就是自己出去轉轉走走。

讀博的過程正是人生的一場自我修行,這個過程中你要經歷很多痛苦和壓力以及別人的不理解,很多博士讀博期間都會壓力性脫髮,性格上焦慮,失眠是常有之事,面對較大的壓力會有跳樓等自殺風險,還會承受讀博讀傻了的風險。

結語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希望去高校就業,讀博是必要的經歷,博士文憑是必要的通行證。如果你希望以後去企業,那讀博的意義或許不是很大,碩士畢業工作三年的經驗,遠比一個博士文憑重要。

當然,讀博自有本身的樂趣,在學術領域,和高手碰撞的經歷還是挺美好的,這種在人類科學領域探索的歷程還是妙不可言的。

最後,讀博的種種收穫和你付出的多方面成本相比是否值得還需要你自己衡量。“讀博有風險,報考需謹慎。”很多時候,你所羨慕的正是別人不以爲意的,你所不以爲意的可能正是別人所羨慕的。

願所有人,得償所願,自由在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