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互動迴應"員工造假":不存在其他僞造合同事件

(原標題:每日互動迴應“員工造假”:不存在其他僞造合同事件

證券時報記者 張騫

12月14日晚,每日互動(300766)公告因員工虛增銷售合同侵害公司利益,預計合計影響公司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6604.70萬元。

對此,每日互動董辦相關人員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進行了迴應。公司以及多位法律專家均表示,該員工的行爲繫個人行爲,與公司治理無關。

私刻公章是個人行爲

12月14日晚間,每日互動公告稱,近日,公司開展了應收賬款回款催收工作,在相關工作推進的過程中,公司發現一名負責業務的高級總監李某,可能存在通過僞造客戶印章、假冒客戶有關人員身份、虛假確認對賬單及詢證函等一系列手段,虛增銷售合同的情形。公司在瞭解到可能存在上述虛增銷售合同的情形後,第一時間暫停了該名員工的所有工作,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具體來看,李某涉嫌虛增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合同金額分別爲3746.51萬元、2858.19萬元;爲交付相應業務,公司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發生直接成本、費用和稅金支出,分別爲1070.12萬元、901.68萬元。

受此消息影響,12月15日,每日互動股價一度下跌20%,截至發稿,公司股價爲17.33元,累計下跌逾30%。

隨着股價大跌,事件繼續發酵,外界紛紛質疑每日互動是否存在合同造假嫌疑。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曉亮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此次事件屬於員工的個人行爲,因此不屬於公司財務造假範疇。另外,多位律師向記者表示,公司財務造假是有目的主觀行爲,並不是員工爲了謀取個人利益採取的某些違法行爲。

公司回覆深交所問詢

事件曝光當晚,深交所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每日互動補充說明涉嫌虛增的合同具體內容,包括涉及的客戶、銷售的具體內容、金額、結算期、結算方式、收入確認的金額、應收賬款賬齡壞賬計提情況等。此外深交所特別關注到了合同的執行過程是否存在異常。

12月17日,每日互動回覆了深交所關注函。經公司自查,李某涉嫌虛增的合同共有5份,涉及4個客戶——某O2O行業客戶、某音樂平臺客戶、某泛娛樂集團客戶、某電商客戶。5份合同按照公司“統一標準流程”執行,執行過程“不存在異常情況”。

不存在

其他僞造合同事件

每日互動成立於2010年,主要提供基於大數據的移動互聯網綜合服務。2019年3月登陸創業板。客戶包括新浪微博、滴滴出行、快手、去哪兒,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等衆多知名App。

衆所周知,互聯網公司的高薪對應的是嚴格的KPI考覈制度。李某的作案動機被外界認爲是追求高激勵所致。對此,每日互動董秘李浩川向記者表示,公司的考覈方式和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基本一致,激勵制度上市前後都沒有大的改變,目前公安部門對李某的作案動機正在調查中,公司也在積極配合,如果有新的進展公司會第一時間進行披露。

另外,李浩川稱案件發生後公司積極展開自查,目前除了公告事項公司不存在其他僞造合同的事件。

事件發生後,每日互動公開表示,公司已第一時間停止李某一切工作,並向警方報案獲立案,同時已成立內部專項小組,對可能涉及到的業務、合同、財務流程等展開全方面自查,將根據調查和刑偵結果對2019年和2020年的相關定期報告進行會計差錯更正調整。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

李浩川稱,發生此類事件後公司要以此爲戒,加強對員工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加強動態監管,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瞭解到,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的銷售內容模式有所不同,互聯網公司不向客戶出售具體的商品,而是向客戶提供服務,因此虛假訂單的情況難以察覺。

黃曉亮建議,類似每日互動這樣的企業應建立更加完善的內外風控管理體系,加強員工培訓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建立更爲完善的監督防範機制,不給違法分子實施犯罪的機會。

李浩川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將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偵查工作、配合監管部門檢查工作,儘早查清事實真相,並且因該虛增合同公司所繳納的所得稅增值稅及附加等,公司將努力向稅務機關申請退回,同時公司會積極通過司法途徑追回其餘損失,將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