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今年2790個銀行網點被關 ATM減少近70000臺

(原標題:繼續"關停"!今年2790個銀行網點被關、ATM減少近70000臺…行業生態生變,這類銀行還在擴張)

一不小心,今年又有近3000家銀行網點“關停”。

券商中國記者銀保監會11月30日發佈的金融許可證信息統計發現,排除包商銀行退出的網點,近兩年來退出的商業銀行網點已超過6280家。今年以來,銀行網點裁撤力度未減,截至11月末,已有2790家商業銀行網點被裁撤,其中將近四成是國有大行。

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年來銀行網點不斷縮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由於國有銀行早期的大量擴張,普遍存在網點分佈不均的問題;

二從供求上看,近年來金融科技提供更高效的線上金融服務,加之年輕羣體消費習慣轉向線上,客戶對銀行網點的需求和依賴性明顯下降。因此,縮減部分不合理設置的網點能夠降低銀行營運成本

不過,並非所有銀行的網點都能夠順利裁撤。近期,新疆克拉瑪依一家工行網點終止營業被銀保監會否決,理由是該網點老年及高齡人員較多。在記者實地探訪時,多位老年人表示,平時其基本上都在銀行網點辦理業務,並且無法使用電子銀行渠道。專家認爲,未來銀行網點可能不斷減少,但同時銀行應該在市場效率特殊人羣需求之間達到平衡。

近兩年關停網點已超6200多家,今年ATM減少近7萬臺

疊加疫情影響,今年銀行網點裁撤力度未減。11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最新的金融許可證信息。記者統計後發現,除去包商銀行關閉的網點,今年已有2790家商業銀行線下網點被撤銷,包括農信社村鎮銀行。

總體上看,今年裁撤的商業銀行網點中,國有銀行佔比最大,比例爲37%,而股份行佔16%,農商行和城商行分別佔比27%和8%。實際上,近兩年商業銀行掀起“關停潮”。銀保監最近兩年的退出金融機構數據顯示,商業銀行關停數量超6280家。

與網點同時減少的還有ATM自動取款機。央行公佈的2020年三季度支付體系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存量ATM機爲102.91萬臺,比去年末減少6.86萬臺;9月末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爲7.35臺,環比下降2.19%。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前往一家在11月17日備案退出的交通銀行網點後發現,這家位於深圳龍華錦繡御園社區營業網點早已未見蹤跡,周邊商鋪老闆對記者表示,這家銀行網點早在去年就已經停止營業。而在周邊600米左右就有另一家交通銀行網點,這家網點在2007年起一直營業至今。

“從銀行覆蓋面來看,因爲在早期國有銀行的大量擴張,所以其網點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分佈不均。”京東數科數字營銷生態部高級產品總監胡慶能對券商中國記者說,“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同一家銀行網點對面又有另一家,經營範圍很近,這主要由於這些網點有不同對公客戶對其利潤的支撐”。

數字化轉型驅動銀行收縮網點

實際上,今年也新增了2462家商業銀行營業部,但明顯少於裁撤的數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新設的銀行網點中,城商行的數量遠遠高於國有行和股份行,達到900家,而後者分別新增431家和421家。

在胡慶能看來,不斷縮減的銀行網點數量主要來源於國有銀行進行的整並。“此前,像農行、工行和建行這些銀行,在早期擴張網點時相對盲目,區域、零售的經營範圍等都不考慮。當去除這些銀行關停的數量後,像城商行網點都是增加的,因爲它好不容易爭取到另一區域經營,肯定要擴張網點”,胡慶能對券商中國記者說。

除此之外,銀行不斷推動的數字化轉型或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銀行逐步減少對網點的依賴或是大勢所趨,從供給端來看,金融機構可以藉助科技手段通過線上提供金融服務,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對網點的依賴性;從需求端來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消費習慣轉向線上,消費者對網點的需求明顯下降。

“不斷收縮的網點,與移動支付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國有銀行的數字化程度非常高了,手機銀行普及率比較高。尤其是原來,一些銀行網點設置不合理,營運成本比較高,所以銀行網點這些年不斷減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記者說。

李廣子指出,網點成本主要包括人員工資、網點租金、日常維護成本等,特別是近年來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大幅增加了網點運營成本。

銀行網點辦理業務者老人居多

銀行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絕大多數的銀行業務能夠在智能手機中辦理。然而,另一方面,不斷縮減的銀行網點是否會對使用數字化設備困難的老年人造成影響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日前,工商銀行一家網點終止營業罕見被否。新疆克拉瑪依銀保監分局不予覈准工行克拉瑪依陽光支行終止營業。當地銀保監局指出,“因毗鄰農貿市場,小區人口密集,老年及高齡人員較多,陽光支行終止營業將無法滿足周邊居民及商戶的金融服務需求”。

工商銀行華南某支行一位客戶經理小吳對券商中國記者說“現在到網點的客戶數量相比以往明顯減少,經常來辦理業務的以老年人爲主,年輕客戶來開卡或開網銀以後就不來了。”他表示,目前來櫃面辦理的主要是一些存摺業務或資料變更、賬戶鎖定、解鎖等。

近日,在深圳龍華錦繡御園社區,多位老年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平時其基本上都在銀行網點辦理業務,並且無法使用電子銀行渠道。

今年66歲的退休職工曲大爺對記者說,其平時不會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一方面覺得有風險,另一方面其子女也不讓其使用,通常而言他更傾向於去線下的銀行網點辦理。

另一位66歲的大媽對記者說,現在銀行有很多機器,對她而言使用起來有很大障礙,在辦理社保卡存取款業務時,她一般去郵儲銀行的人工窗口。據其觀察,現在仍有許多和她類似的老年人羣體,無法通過銀行一些電子設備辦理業務,不過好在銀行大堂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較好,基本能滿足老人的需求。

李廣子表示,線下網點有助於拉近銀行與客戶的距離,便於爲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對於維護老年客戶尤其重要。盤和林認爲,未來銀行網點可能不斷減少,在此趨勢下,確實會對那些對於使用智能手機困難的人羣帶來不便,因此銀行應該在市場效率與特殊人羣需求之間達到平衡。

對於銀行後續的轉型,如何實現“人機融合”或是重要方向。京東數科高級產品總監胡慶能指出,在目前金融科技等技術能夠取代銀行傳統服務的情況下,銀行應該發展一些無法取代的服務。如通過銀行工作人員與網點電子終端設備更地融合,將技術與人的“智慧”融入到服務中去,才能更好地滿足包括老年羣體等客戶的需求,因爲在數字化轉型中,人才是最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