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文創社,把衚衕帶回家

“真有北京味兒!”“是的,我們特別享受!”範索賽斯操着流利的中國話誇讚道。在他們身後,遍佈着各種新奇好玩的衚衕印章瓦片畫、繪本等。這兩位年輕人,一位來自西班牙,一位來自阿根廷,都是在北京生活了三年的衚衕迷。他們鍾情的這個地方在哪兒?

燈市口地鐵站向東,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青磚灰瓦安靜幽然。這裡是傅作義凌叔華章士釗名人住過的地方,是北京人藝的搖籃,也是北京人文歷史底蘊最深厚的——史家衚衕。

那兩位外國友人興致盎然來“打卡”的去處,就藏在這條衚衕裡,名叫“文創社”。

創社創辦於2016年。當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騰退廢舊水站,騰出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衚衕裡寸土寸金,能有這麼一處空間非常珍貴。”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哲同事們計劃圍繞史家衚衕的文化內涵做文章。“我們要活化衚衕歷史,做一個人人可以親近的文化空間。”李哲說。於是街道引入“80後”小夫妻馬牧思和文軍,在水站原址辦起了文創社。

夫妻倆都不是老北京,卻要創作地道的北京禮物,說實話,難度不小。

“剛進衚衕那會兒,我們主要是自己埋頭創作,做些簡單的明信片書籤帆布包。”馬牧思說。後來和街坊鄰居們熟了,夫妻倆意識到,衚衕不光是外在的一磚一瓦,還有內在的根與魂。要依靠真正生活在衚衕裡的人,才能做出打動人的作品。

2017年起,文創社走訪挖掘了十多位居民藝術家,退休居民、國家一級建築師張迎星在瓦片上作畫硃紅奶奶畫下人生繪本、攝影師陳偉拍下衚衕攝影集……衚衕文創有了源頭活水。

如今步入文創社,恍如走進了一個衚衕活態博物館:城門樓子、史家衚衕羣英傳、北京民俗……蓋下上百個印章,把所有老北京的記憶裝進揹包;帶走一面瓦片畫,把衚衕的春秋冬夏帶到世界各個角落;選取幾枚小小的冰箱貼,送給親友一份真摯的“北京禮物”。

世界各地的遊客文藝青年、衚衕愛好者們紛至沓來,“這個文創社代表的是北京符號,代表着北京和衚衕的文化,我們很喜歡!”範索說。

不止街坊四鄰,馬牧思7歲的兒子也成了小小衚衕藝術家。畫下十二生肖的卡通動畫,做成印章。將十二生肖、城門樓子、北京小吃等一起蓋到蓋章本上,成爲小朋友和年輕遊客們最喜愛的“打卡”方式。

如今,衚衕文創還漸漸向周邊的禮士衚衕、演樂衚衕延伸。結合禮士衚衕講“北京老禮”的傳統,爲其發掘創作“北京老禮”相關文創產品。“我們的夢想是,通過古韻新傳、文化齊創,讓每一位天南海北旅人把衚衕帶回家。”馬牧思說。(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