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留意中國醫保談判後的產業贏家

最近中國政府反壟斷監管影響盤面波動較大,但有一類和此議題無關的族羣醫藥股,卻在過去這兩週表現亮眼驅動力就是最近剛完成的醫保談判

中國自2016年開始,每年底都會進行一輪醫保談判,目的在於降低藥價,讓病患負擔不要太大。每次談判,納入醫保的藥品降價幅度都很明顯。例如2018年新增的17種抗癌藥,降幅57%;到了2019年,70項新增藥品價格降幅更高達6成。

官方主要透過醫保談判以及帶量採購兩種模式砍藥價,差異在於,醫保談判主要針對還在專利期內的藥品,或是獨家新藥。擁有專利藥或新藥的業者若覺得價格談不攏,也可以退出,那麼藥品就不會納入醫療保險,病患必須自費用藥

帶量採購則是針對已經成熟的仿製藥(即學名藥)及醫材,藉由聯合大量採購,以量制價。由於仿製藥是專利藥到期後,其他業者都可以仿製的藥物,因此供給者多,市場競爭激烈,利潤本來就比不上專利藥,因此中標的企業股價多半會偏弱,因爲市場預期業者的利潤將大縮水。

過往投資人多半以保守態度看待這兩項政策,因爲大幅降價對藥企利潤影響巨大。但2020年市場對醫保談判的反應卻趨於正面,談判成功進入醫保的藥企股價紛紛大漲。例如恆瑞醫藥,從12月10日醫保談判啓動至今,兩週大漲三成;君實生物同時期漲幅也有12%,漲幅均優於醫藥股平均值

分析原因,醫保談判重點在於哪些專利藥或新藥被納入醫保目錄,新藥因爲價格高,要是沒有納入保險,會使用的患者就少。納入醫保後治療成本降低,使用這些藥的患者數量將大增。藥企毛利率雖然被壓低,但銷量可衝高,可望早日跨越平損點實現獲利,反而是利多。

另一方面,也要看醫保談判針對哪些重大疾病。這次談判最受關注的就是抗癌免疫抑制劑PD-1,此類藥最早是由美商默克研發出的免疫療法藥物,也就是透過強化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由於適應範圍廣泛,陸續愈來愈多企業跟進研發相關藥物。

中國PD-1市場規模超過330億元人民幣,已經實現國產化的醫藥上市公司就有恆瑞、君實、信達百濟神州等四家。外企因不願降價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少之又少,反而留給陸企更大市場空間。

譬如,2020年進入醫保談判的恆瑞,就是以PD-1抑制劑最受矚目,恆瑞以降價八成談判成功,讓肝細胞癌等四種適應症全部進入醫保,其中三種適應症都是獨家,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因爲醫保談判重點要看哪些適應症被納入,如果是常見重大疾病,藥效好、副作用低,且每年治療費用跟別家相比具有高性價比優勢,那麼就會有更多醫院採用,成長性會非常驚人。醫藥股估值要看成長性,尤其新藥不能看本益比,必須用未來可能產生的現金流去看。當用藥的病患大增,折現後的價值也就愈高。

中國每年一次的醫保談判已經逐漸常態化,也開始被產業視爲新藥放量的重要催化劑。藥企更願意降價,讓新藥進入醫保談判,未來銷量放大後,規模優勢將拉大與競爭者距離。伴隨中國第二次生育高峰人口,將在2021年逐步進入老齡化,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醫藥業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