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疫情危機孕育產業契機

示意圖。(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農曆年前爆發迄今已四個多月,儘管全球已有逾490萬人確診,隨着疫情成長趨緩,主要經濟體逐漸解除禁足和封城令,經濟終將復甦。中國股市在這一波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裡,算是相對抗跌,疫情不免會帶來經濟傷害,但危機就是轉機,產業亦然,每次危機裡總會孕育新的投資契機。

這次疫情造成全球經濟重挫,堪稱是歷史罕見,也讓很多人擔憂未來,在投資上顯得手足無措,在這裡要跟投資人分享三個觀念:一是經濟最壞情況已過;二是現金未必是王;三是市場雜訊裡專注對的投資標的。

經濟前景不明下,不少人選擇擁抱現金、縮手投資。股市之前大跌三成,主要是反映疫情攀向高峰和經濟困境。中國是最早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但解封和復工的腳步也是領先全球,中國股市表現也相對抗跌,關鍵在於內需消費動能還在,最近公佈的製造業、零售消費和汽車銷售數字也出現V型反彈。

隨着美歐解封復工,景氣動能回溫,可望拉亞洲經濟一把,肺炎疫情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最壞情況已過了。各國第一次疫情爆發時顯得手忙腳亂,如今政府因應疫情也有一定標準作業程序(SOP),即使未來疫情再復發,景氣再下滑,相較於歐美國家貨幣政策已極度寬鬆,並採行了幾乎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殖利率曲線控制,以提供便宜的資金,中國目前仍有許多政策操作空間。

再來,投資人想拉高現金抗疫,但全球解封復工在即,帶動經濟復甦,這一波市場反彈已確立了方向,或許不可能馬上回到2019年水準,但以中國股價約在歷史水準,滬深300指數本益比約14.6倍,相較十年期均值14倍,估值沒有偏高,在景氣走出谷底時,後市值得期待;反之,若是估值偏高,又碰上景氣反轉向下,持股才較危險。因此,目前現金未必是王或最佳選項。

投資不二法門首先是要逢低佈局,更重要的是要投資對的標的。儘管近來市場三不五時還是有許多雜音,例如中美重啓貿易談判,美國國會立法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募資,或要求政府退休基金不準投資美國上市中國企業。從選舉政治角度來看,其中不乏是選舉語言,打中國牌來助選,但重點要看能否執行。

以退休金投資中國資產爲例,美國政府官方可以主導資金頂多只有40~50億美元,而這部分是指因應大盤指數中國權重增加而需要調整的佈局,對中國股市影響很有限。再者,美國掛牌中國企業,其實不少中國企業因應中美變局已開始調整,例如阿里巴巴就回到香港掛牌。

中國股市在這一波全球股市下跌時,拉回幅度有限。2020年以來大盤指數若以人民幣計算報酬僅小跌4%,相對錶現穩健,投資中國眼光一定要放遠,中國內需消費增長是長期趨勢,市場一時或許有雜訊干擾,但無法逆轉長期趨勢。

投資人應專注覓尋對的投資標的、長期投資,有產業不受疫情影響業務快速增長,例如5G科技發展的進程;線上醫療、遠距上班帶動雲端產業的欣欣向榮,以及數據中心的需求等。一場疫情的危機,但也給一些產業帶來轉機,也創造投資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