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兔年網路產業 機會大於挑戰

過去兩個月以來,最重要變化在於過嚴的防疫和房地產政策同時出現轉折,號稱「第三支箭」的房地產企業股權融資也及時推出,這是時隔六年以來再次全面放開,不但使房企資金壓力大減,也有助於優質房企逆勢擴張並打開未來成長空間。

防疫和房地產政策是制壓大陸經濟增長的兩座大山,其放開方向已非常明確。值得留意的是,在出口增長高峰已過且全球經濟趨緩的制約下,可做的基建投資項目幾乎都已推出,因此2023年大陸經濟增長勢必得依賴消費復甦。

惟影響消費的因素複雜,舉凡經濟走勢和對未來的預期、失業率和收入增長、消費信心、財富效應等均屬之,並非發放消費券或針對部分產品補貼就能取得很大效果。因此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擺在第一位,重點涵蓋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和創新消費場景。

總體來說,2023年大陸消費復甦程度雖仍存在不確定性,卻不需悲觀看待。過去多年以來,大陸經濟即使在不是很好的年份(如2015年),消費總能維持相對穩定。但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僅爲3.9%、2022年1~11月更微幅下跌0.1%,此三年數據明顯低於長期潛在增速。因此制約消費的極端防疫政策一旦解除,要回到每年7%~8%的正常增長率並不困難。

何況,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新增存款爲人民幣(下同)13兆元,大幅高於2021年全年的8.5兆元,充分反映民衆的消費意願因爲清零而處於低迷,但潛在消費動能依舊可觀。

以消費帶動經濟回溫,尤其在防疫政策放開之後,除了直接受惠的旅遊、餐飲、飯店、機場航空相關以外,網路龍頭的動向也值得關注。若以螞蟻集團暫緩IPO的2020年11月作爲這一輪網路強監管的起點,此後的反壟斷罰款落地、螞蟻整改,以至2022年4月重啓遊戲版號審批、同年12月恢復發放進口遊戲版號等跡象,皆表明監管高峰已過,產業發展漸趨常態化。

其次,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管理委員會(PCAOB)已首度獲得全面審計權限,影響相關企業的外部負面因子逐漸淡化,不合理恐慌的評價下調(de-rating)階段正式告一段落。

迴歸基本面,在度過艱難的兩年之後,過去高增長的網路企業的確面臨一些挑戰。首先,用戶增長紅利和使用時長度已接近飽和。截至2022年11月底,大陸手機網路用戶已達12億人,每日使用時間長度平均達到7.5小時;線上銷售滲透率從2017年的20%上升至2020年的30%之後,2021年勉強停留在30%。

其次,過去兩年過度嚴格的監管,難免扼殺許多創新業務,網路企業要像過去一樣大幅投入,在短時間創造全新的增長業態已無可能。

機會方面,網路產業的榮枯已和經濟發展及消費增長變成高度相關,今年無疑是經濟回溫、消費復甦的年份。其次,過去一年龍頭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已大幅優化,若能重拾收入動能,其經營槓桿將會非常顯著,2023年將是機會大於挑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