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疫情危機變轉機 東南亞產業價值鏈升級
過去幾十年中,東南亞像是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已漸成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主要生產包括汽車、電腦、電子科技與服裝等產品。但2021年在Delta新變種病毒株侵害下,大規模生產活動因而中斷。
調研中心IHS Markit調查約2,100家東南亞工廠,發現8月生產仍處於積弱不振狀態。其中,以緬甸、越南與馬來西亞最爲糟糕。再加上航運貨櫃缺貨,許多國際大廠都面臨前所未有的營運危機。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認爲,越南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愈顯重要,尤其在電子產品終端組裝階段,不過近來傳出通訊相關產品作業員的感染數激增。IHS Markit也表示,越南工廠因疫情被迫關閉的影響性已全面性擴散。8月期間,越南南部有百來家海鮮食品加工廠關廠。同時,最近幾周還有超過3分之1的紡織與服飾工廠無法繼續營業。
在東南亞設有許多協力廠的韓國三星電子與日本豐田汽車,同樣面臨着生產方面的挑戰。據悉,三星設法已將生產線轉移至全球其它製造供應鏈。不過,豐田可沒這麼幸運,因爲東南亞製造中心供應鏈斷貨,豐田被迫暫停好幾條汽車產線作業。
爲避免生產力中斷,其實越南政府一直允許這些代工廠,在管理嚴格下還是可繼續運作,包括爲作業員集中住宿或統一交通工具等項目,以避免新冠病毒無故擴散。不過,還是有許多廠房免不了關門命運,因爲額外的項目需要不少成本,以及許多產線員工無法長時間都待在工作場所,繼而紛紛離職返鄉。就泰國而言,食品、紡織品和橡膠生產方面尤其受創嚴重。
2020年東南亞製造業國家躲過新冠病毒一劫,但還是逃不了2021年Delta新變種的魔爪。再加上疫苗短缺,涵蓋率不高,讓當地生產製造問題愈加嚴重。
越南約1億人口中,完整接種率還不到3%。沒有未雨綢繆的越南,在2020年時並未大量採買疫苗,直到現在疫情嚴重才忙着搶購。泰國差不多也是一樣的光景,近7000萬人口中只有大概11%接種過兩劑疫苗。而自5月以來,馬來西亞雖一直是封城狀態,但染疫與疫歿數目還是有增無減。不過,在大馬政府快馬加鞭下,當地3300 萬人口中已有4分之1完整接種,約有57%至少打過1劑疫苗。
外界預估,東南亞供應鏈中斷所產生相關負面影響,有機會在2022年初獲得改善。不過,半導體短缺問題可能還會持續更長時間,這對汽車業來說絕對是負面消息。1日,美國福特汽車表示,德國科隆車廠將暫停旗下人氣車款Fiesta生產工作,因爲來自馬來西亞半導體的供應貨源青黃不接,導致目前組裝缺料。
倘若沒這個新冠肺炎,還不會知道全球產業鏈竟如此脆弱。電子、紡織等一些核心製造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個區域,現在想想是很危險的。但除了東南亞較低廉生產相關成本外,還想不到全球有哪些地方目前可取而代之。
尤其是在越南,因爲人力市場充裕、消費需求日增,以及有利的外國人直接投資政策,都使得當地被外商視爲設廠優先選擇。同樣地,東南亞日後製造業有機會邁向更多元化,並提高重要關鍵產業生產能力,像是醫療設備、疫苗製造與電子裝置等,尤其是半導體方面。
因此,歐洲智庫Bruegel認爲,當地產業升級將勢不可擋,因爲價值鏈除可幫業者策略定錨外,也可協助優化生產流程,讓產出更有效率。也就是說,趁疫情之際,若整合不同企業的產業環節並將其變得更有價值,包括供應面、通路商與消費者等。若一切順利,日後東南亞可從單純供應鏈,晉級爲取代性較低的價值鏈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