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大改蕭紅原作:入選文章能不能改,邊界在哪?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黃軍蒲公英評論員

近日,一篇題爲《蕭紅入編課本不幸遭遇》的文章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文章認爲教材改動蕭紅原作過多。有學者就此提出了“教材改編的邊界在哪”的問題。入選教材的文章能不能修改?修改的原則是什麼?(澎湃新聞援引4月22日光明日報

大凡入選教材的文章,在編纂成教科書時,都或多或少做過一些修改。文章入選也必須要經過一定的修改,才能成爲教材。

入編教材的文章在改動時,不可隨意性,不能夾帶私貨”乃至面目全非,要遵循基本的原則。

一是教材要爲社會政治服務。教材用於教育學生,引領學生成長,具有指導性方向性、原則性,不是什麼內容的文章都可以作爲教材使用。選編教材時要爲培養什麼樣的人承擔責任,要用適應社會政治變遷與時俱進的教材,旗幟鮮明地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規思想,把握好原則、方向,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的人才能更好的爲社會政治服務。

二是修改個別科學性、知識性差錯。隨着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文章中的科學性、知識性差錯要做必要的修改,糾正過去不正確或錯誤的認識,避免學生走入誤區

三是修改難懂的地方語言。有的語言極具地方特色,不是當地人以及一般人難於懂其含義。要想知道文章表達的意思,有必要做一些適當的語言規範,儘量大衆化,讓更多的人認識、理解作者的心聲

四是爲了降低難度而修改。有的文章對學生來說,要想完全理解其思想內容,是有一定的難度。對立意新穎、思想內容豐富、傳遞正能量、寫作手法巧妙等的文章,在入選成爲教材時,爲了降低理解難度,但不得改變文章的原意而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便於學生學習和借鑑。

對於這一類文章,教師建議條件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課外可以有選擇性地閱讀其原文,瞭解思想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

因此,無論是大家的還是名不見經傳作者的文章,在入選教材編纂成教科書時,把握好原則和相關要求,控制隨意性,該改動的內容必須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