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疫情當頭 央行應超前部署CBDC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下,此刻是中央銀行審慎思考新臺幣是否跟上全球貨幣數位化浪潮的絕佳時機。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最新調查,疫情讓「零接觸」當道,全球消費者對數位貨幣及數位支付的接受度也愈來愈高;疫情危機讓愈來愈多人注意到數位貨幣,其中5成受訪者表示是因疫情增強使用加密通貨,也有76%受訪企業主管表示,採用數位貨幣的需求因疫情升高。
負責該調查的EIU編輯溫庫納斯(Jason Wincuinas)指出:「貨幣的進化一日千里,幾年前數位貨幣的概念似乎還得不到商業或大衆支持,但過去一年有好幾國政府宣佈打算自創數位貨幣」。
例如韓國中央銀行5月24日時表示,正在尋找技術供應商建構數位貨幣的試驗平臺,以探索「數位韓元」的可行性。韓國央行表示,已通過公開招標程序尋找合作廠商,研究在試驗環境中推出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能。這代表,韓國朝數位貨幣已邁出第一大步。更不用說,大陸、英國和瑞典央行早已經開始研究和開發數位貨幣,以加速金融系統現代化,避免受到加密貨幣的威脅,並且加快國內和境外的支付速度。
韓國央行推動數位貨幣,主要是看到現金交易總額正在大幅減少,「現在所採取的步驟是爲了支付結算系統的變化提前做好準備,而且這個變化來得十分迅速」;韓國央行的試驗平臺將涵蓋商業銀行和零售網點的模擬,並且包括透過手機支付、資金轉帳和儲蓄等業務,該試驗計劃將於今年8~12月舉行,預計明年可以進入到第二階段。
在此同時,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5月20日也透過官網發佈聲明,指Fed正在探討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潛在益處及風險,重點在CBDC如何完善早已相當安全有效的美國付款機制,滿足家庭與企業所需,「任何可能的CBDC,都只能作爲現金及商業銀行存款等美元數位形式的補充、而非替代品,這很重要」,「CBDC的設計勢必要考量貨幣政策、金融穩定、消費者保護、法律及隱私等重要議題,需要全盤的思考及分析」。Fed今年夏天計劃公佈研討報告,探索數位支付技術快速演進的背後意涵,尤其會聚焦發行美國CBDC的可能性。
除了鮑爾,聯準會理事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也表示,聯準會正持續加緊努力研究、探索數位美元的潛在發展;美國作爲世界儲備貨幣的發行者,在數位支付變得越發普遍之際,必須高度參與,聯準會正在加強數位美元的研究及大衆參與,以預見消費趨勢變化,確保美國民衆能使用由央行發行的安全貨幣。
回到臺灣央行的部分,央行去年12月第四季理監事會後提到,數位經濟的發展因新冠疫情而加速前進,同時也改變民衆支付的行爲模式,國際間央行除循序推進各自的CBDC研究與試驗,也共同合作訂定「CBDC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作爲各國CBDC的最高指導原則,確保CBDC的發行必須對貨幣與金融穩定「無害」,與其他形式的貨幣「共存」,並透過公私協力的雙層式架構,實現最適的「創新與效率」。
至於央行目前進行的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劃」,是將上述國際間訂定的「CBDC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納入規劃,同時針對國內支付的痛點,試驗CBDC的應用場景,以符合國內對CBDC的期望;目前初步規劃DvP、境內消費支付與轉帳及跨境小額匯款等三種可能的試驗場景,大致涵蓋通用型CBDC主要應用範圍。
也就是說,臺灣央行對於發行CBDC,目前仍停留在「紙上兵推」的階段,無法做到「超前部署」。事實上,CBDC作爲新形式的中央銀行貨幣,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可能不僅影響央行維護貨幣與金融穩定的職責,對經濟、社會及其他方面也可能產生影響,央行在謹慎評估、試驗之餘,應更快速的擬定出可行方案,纔有助在推出CBDC前,於各方面都經過深入且審慎的探討,評估相關效益與風險,及可能的因應措施。
另外,國際間除針對CBDC的技術層面持續進行研究與試驗,也一併探討CBDC對法律層面的可能影響,央行在這方面也必須持續關注國際CBDC的發展,以適時完備法律相關議題。
最重要的是,CBDC具有法償性質,發行基礎來自大衆對於央行貨幣的信任度,這絕非一朝一夕可深植民心,即央行不能再把CBDC視爲關起門探討的學術議題,而是要介紹這個觀念給民衆,在尋找平臺、業者合作與試驗的同時,也應讓民衆認識CBDC的概念,並清楚畫出其與比特幣等私有加密貨幣的區別,經社會大衆廣泛的討論,確保發行CBDC的決定取得社會共識,並在各方面均具備穩固基礎,纔有辦法延續央行貨幣廣受信任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