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鵝肝,讓鴨子痛苦的法國美食

說起法國名菜肥鵝肝,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它的發明者既不是法國人,原料也很少是鵝肝大雁秋季遷徙前多吃增重以擁有足夠能量完成旅行,最先發現這個現象的古埃及人由此發明了人工餵鵝以獲得肥鵝肝。中世紀歐洲中部的猶太人將人工填喂的做法傳到法國,法國人才逐漸將肥鵝肝的製作工藝發揚光大。

法國農場填鴨餵養

法國目前年產2萬噸肥鵝肝,約佔全世界75%肥鵝肝產量,是名副其實的第一肥鵝肝帝國。不過,全球約96%的肥鵝肝其實是填鴨得到的肥鴨肝。歷史上鴨和鵝都被用來製作肥重的肝臟,但是近兩百年來,由於餵養更便利,鴨子逐漸壟斷了市場,不過中文稱呼保持了“肥鵝肝”的說法。

15世紀以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四世路易十五以及路易十六等都是肥鵝肝的忠實愛好者。亨利四世曾派出信使要求肥鵝肝製作者“儘快送來12只上好的貝阿恩肥鵝肝,越肥越好,以象徵國家榮耀”。路易十五不僅喜歡在宮廷宴會上用肥鵝肝招待來賓,還讓廚師發明了麪包夾肥鵝肝醬的新吃法,風靡了整個上流社會。後來,法國貴族又開創了肥鵝肝配黑松露的頂級菜品,一步步將肥鵝肝推向了法式經典大餐代表的寶座。如今,法國市面上的肥鵝肝就有整肥鵝肝、肥鵝肝塊、肥鵝肝肉凍及肥鵝肝慕斯等多種不同產品,還有生食、半熟食、熟食多種吃法。

雖然鴨子奉獻了美味的“鵝肝”,但在法國文化裡,鴨子一詞常用來代指假消息噪聲或者花邊小報,有100多年曆史的報紙鴨鳴報》就是借鴨子發聲,爆出很多政壇秘聞醜聞而成爲法國最爲著名的“爆料刊物。爲獲得肥鵝肝,法國人對待鴨子的“殘忍”態度也一直飽受批評。在屠宰之前,鴨子會通過插到喉嚨鐵管被迫吞下大量飼料,時間長達兩週之久。動物保護組織指出,鴨子的肝臟會被迫膨脹到正常體積的8到10倍,過量進食讓它們不停喘氣甚至難以站穩。動物學家還指出,經歷強迫餵食的禽類肝臟會發展成脂肪肝,美味的肥鵝肝其實是一種病變的肝臟。於是,十幾個歐洲國家明令禁止鵝肝生產。在肥鵝肝很受青睞的美國,加州和紐約也先後宣佈要禁止銷售鵝肝。就連法國民衆自己也開始反思是否還要繼續吃了。

法國人養的鴨子品種多屬於肉鴨,只爲獲得肉和肝,鮮有鴨蛋。拒絕肥鵝肝幾乎能讓整個產業鏈斷了活路。如何拯救“法國美食驕傲”?大家都在動腦筋。位於法國南方圖盧茲市的一家農場經過4年研究,終於在去年底推出了第一款不需填鴨的有機肥鵝肝。與普通肥鵝肝每個重800克相比,有機肥鵝肝的重量只有每個350克。具體生產工藝是,通過給雛鴨餵食乳酸酵母,其消化道儲存脂肪能力變得更加高效,不用強行餵食即可獲得肥重的肝臟。法國三星米其林廚師布哈司在品嚐後也認爲“有機肥鵝肝雖然個頭小,但是口味一點兒也不遜色!”不過,有機肥鵝肝的價格也創下紀錄每公斤逾1000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