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過樓市墨菲定律? 廣州高學歷羣體買房真相

更多廣州房價最新動態、樓市鉅惠?請戳!

本站房產報道 3月17日深夜,廣州一紙“史上最嚴限購令”,攪渾了星期五的微信羣。週末48小時裡,“買房”作爲關鍵詞,在小編朋友圈裡至少出現了114次,“談房色變”成爲全民現象

心理學有個著名論斷叫做“墨菲定律”,意思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即將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成真。而經濟學則有種信用風險稱爲“擠兌現象”,簡單說就是當大量銀行客戶因爲金融危機的恐慌或者相關影響同時到銀行提取現金,就會出現銀行儲備不足以支付,導致危機“一語成讖”。

樓市墨菲定律下 靠不買止住房價爲何行不通?

如果要總結出樓市的墨菲定律,大概就是當大量市民擔心房價上漲,並因此積極出手買房,需求激增,就會導致房價上漲成爲客觀事實,從而進一步擡高置業門檻。這種觀點通常被用來作爲對樓市“羊羣效應”的指責,認爲避免買家恐慌,停住需求一端的腳步,才能按下樓市降溫閥門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爲什麼這種解釋聽起來不無道理,但卻難以實現呢?

因爲對於買房,“從衆”其實是尋求羣體認同,攤薄風險的行爲。大家都願意相信,佔據主流的一方,爲鞏固既得利益,可以發動更強大的力量去撐住房價持續走高。既然這羣人不會讓房價跌,那麼如果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只能加入其中,得到集體的“庇護”。而站在對立面,或許只能成爲炮灰

理智在房價前潰敗 廣州高學歷羣體買房衆生相

中國樓市的尷尬,可能就在於嚴謹的經濟學原理已經無法對其進行解釋,反而是心理博弈的戰術屢試不爽。北京高材生買不起房的情況,似乎也從側面反映出理智在房價面前的潰敗。網友吐槽:“連清華北大都買不起學位房,那還買學位房幹嘛呢?”而在這種弔詭的氛圍籠罩下,活在廣州的高學歷羣體——這批被認爲更具備購房能力的人,展示出的又是一幅怎樣的衆生相?

終於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小張畢業於廣州某985名校,熱愛旅行,年輕時更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模樣。但在追尋理想受挫的1年後,他選擇聽從家人的安排到穩定的單位工作。自此好像推倒了餘生的第1塊多米諾骨牌,買房、結婚、生子,環環相扣,開始一眼看穿未來20年的生活

在2016年廣州樓市衝擊高位的時候,他正爲尋找合適的市區二手房忙得焦頭爛額。從天河看到海珠,到最後選擇老黃埔,“看房”成爲他的年度詞條。慶幸的是,雖然在房價面前節節敗退屢屢妥協,但總算在30歲之前如願成爲“房奴”。

他忍不出自我調侃:“終於還是變成自己年輕時討厭的那種人。”說完他又補充道:“不過這麼說可能太矯情了,好像得了便宜還賣乖,或許我只是不再討厭年輕時討厭的那種人罷了。”

30歲不結婚不買房我錯了嗎?

阿秋供職於廣州某知名雜誌,寫得了文章,玩得轉攝影,對咖啡文化頗有研究。她在海珠1個人住在租來的兩居室裡,去年開始養了1條流浪狗。因爲房子佈置得非常精緻,文青氣息濃厚,她還多次被媒體採訪,成爲“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這種生活態度的代表。

在朋友看來,她活出了現代獨立女性該有的姿態。“反正我們單位,結了婚的也離了,大齡剩女沒什麼壓力。”但她也承認,平時鄰居有些閒言閒語:“單身女子獨居,經常不用出門上班,也不知道在幹嘛?”聽得多,阿秋也開始焦慮,30歲不結婚不買房難道就錯了嗎?

她原本認爲,這不過是個人選擇,冷暖自知,外人難置可否。但現在,她開始變得慎重,因爲這樣再過幾年,到時候後悔,房價這麼漲,可能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而所謂自由,不僅是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更應該是想改變時也能改變。

不炒房只靠打工不可能翻身?

大四拿到不錯的offer後,陳哲當了2年工程師。此後,他拒絕了老東家50%的加薪,毅然投身於1家待遇不高的創業公司。如果不是因爲同年買了人生第1套房,故事可能會向勵志的方向發展。

2013年,陳哲在蘿崗買了套76㎡的地鐵旁單位,總價80多萬,由於屬於商業性質,交完5成首付後,月供約4千,每個月工資還完房貸只夠負擔基本生活。去年收樓後,他考慮到當時拿不出來佈置軟裝的錢,只能以2200元/月的標準吉屋出租,自己另外在更靠近市區的地段租房。現在,這套房子市值接近翻倍,但他至今沒住過1天。

因爲買房不敢貿然辭職,但不辭職短期內收入又難以有明顯的增長,如何提高生活品質,似乎走進“死衚衕”。

2016年廣州樓市急速升溫,陳哲開始陸續收到銀行電話,表示可以爲其提供貸款,面對暴漲的房價,他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利用槓桿再買1套投資,否則靠打工永遠看不到出頭天。困於房貸的人,試圖通過繼續買博得轉機,“成也買房,敗也買房”。

那個被限購政策刷屏的週末,陳哲在結束連續40個小時的工作後,終於舒了口氣。可能對於有的人來說,置業門檻提高,真的買不起,徹底放棄了,反而是一種暫時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