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寄人籬下的炮灰

(原標題:觀察|“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寄人籬下的炮灰

在9月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英國路透社記者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提問:印方說“藏人部隊”是印度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他們擁有最好的高海拔地區戰鬥能力。這支部隊在美國中情局的指導下於上世紀60年代成立,是雙方“戰略交往”的一部分。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支持他們與印度並肩作戰,中方如何看待“流亡藏人”加入印度軍隊?

正如華春瑩在回答中指出的那樣,“你的問題中提到幾個詞,一是‘上世紀60年代’,還有‘美國中情局’和‘流亡藏人’。這些詞促使人們好好地思考一下涉藏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對中方來說,我們的立場非常清楚,我們堅決反對包括印度在內的任何國家以任何名義爲‘藏獨’勢力從事分裂、破壞中國的活動提供任何便利和場所。”華春瑩說。

此次報道讓“藏獨勢力武裝”——“ 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再次進入大衆的視野。

美印情報機構扶植

新中國成立後,持敵視態度的美國在中國周邊極力尋找機會,試圖圍堵中國,破壞中國的國家建設事業,顛覆社會主義政權。上世紀50年代末,以達賴喇嘛爲首的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惟恐天下不亂的美國抓住這一機會,支持達賴集團,以中國西藏接壤的周邊國家爲基地,對中國展開間諜活動。在1959年達賴逃往印度後,美國就在靠近中國-尼泊爾邊境的尼泊爾木斯塘地區組織一支2000人規模的木斯塘游擊隊(印度情報機構之後也提供相關支持),將其領導人送往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練基地進行培訓。木斯塘游擊隊多次滲透入中國邊境地區進行襲擾,襲擊我邊防哨所軍用車輛,某些襲擾行動中,甚至有中情局人員直接參與。

1962年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後,印度情報局局長提出以“流亡藏人”組成“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想法,目的是想在下一場可能的中印戰爭中,滲透入中國戰線後方展開破壞襲擾活動。當年11月14日,也是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的生日,“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成立。

印度此舉自然受到大洋彼岸美國的注意。11月19日,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與高級官員召開會議,討論對印度增加軍事援助以及中情局訓練“流亡藏人”游擊隊等相關問題。會後,美國派出代表團前往印度與其討論合作問題。12月13日,肯尼迪正式批准在印度訓練“流亡藏人”游擊隊的計劃。

美國政府、印度政府和達賴集團專門建立一個8人小組(美國2人,印度3人,達賴集團3人)負責“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招募、訓練、組織等工作。其中,達賴集團提供兵員,從逃往印度、尼泊爾等國的“流亡藏人”中招募,美國提供武器裝備和部分經費,印度負責組織和物資供應等,並派遣軍官到該部隊進行管理。

“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起初有5000人規模,後發展到12000人,目前爲10000人,該部隊下設有6個營,每個營下設6個連。被招募人員要接受爲期6個月的登山和游擊戰等訓練,才能加入該部隊,美國中情局和印度情報局負責訓練事宜。該部隊成立之初,由美國中情局提供武器,主要爲M1、M2卡賓槍和M3衝鋒槍等輕武器,並未提供重武器。

由於其首任總監(即最高指揮官)烏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率領第22山地師在歐洲作戰,故“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對外也被稱爲“第22建制司令部”,下設5個防區司令部和4個訓練中心,採取“總部-防區司令部-連”的指揮體制。所有部隊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5個防區中,3個針對我西藏阿里地區,另外兩個防區各針對我西藏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

“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作戰指揮、行政管理和後勤供應均由陸軍負責,卻與陸軍關係並不密切,其不僅有自己獨立的訓練設施,還有不同於陸軍的獨立軍銜體系。“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起初隸屬於印度情報局,後來轉隸直屬於印度政府內閣秘書處的情報機構——研究分析局。研究與分析局成立於1968年9月,主要負責蒐集外國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情報,目前有7000餘人。

不過是炮灰

美國、印度和達賴集團組建“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初衷,就是想用“中國人打中國人”,這些“流亡藏人”在相貌、語言等方面與中國境內藏族人士並無差異,且熟悉藏區情況,適應高原氣候,有印軍退役將領表示,他曾看到“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人員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打排球,其對高原氣候的適應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爲窺伺中國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發展情況,“印藏邊境特種部隊”的成員在上世紀60年代曾滲透入中國境內,在高山山頂上佈設儀器,蒐集相關情報。該部隊還曾進入中國境內,爲竊聽電話線路的裝置更換錄音機磁帶,後因爲其空投補給的運輸機受印度媒體注意並被報道,行動才停止。

如果說上述行動還算符合“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建立的“初衷”的話,那麼上世紀70年代以後,該部隊在印度政府眼中則越來越像炮灰,隨意使用。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被印度政府派往東巴基斯坦(即現在的孟加拉國)作戰,滲透到吉大港地區,爲消滅該地區的巴基斯坦軍隊發揮作用。

在平息內部叛亂中,印度政府也調動“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執行相關平叛任務。如1984年6月的“藍星行動”中,“印藏特種邊境部隊”隨同印軍衝入錫克教金廟——哈曼迪爾寺,以及數所神學院,試圖解除錫克教民兵武裝,雙方發生激烈流血衝突

“藍星行動”4個月後,時任印度總理英吉拉·甘地被其錫克教保鏢刺殺身亡,“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也曾短暫負責政府重要人物的安保工作,隨後該任務由“特殊保護組”接手。

此後,“印藏特種邊境部隊”還參與了印巴卡吉爾衝突,而上述這些行動僅僅是該部隊目前公開的部分。

值得警惕的對手

“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近期在中印邊境衝突地區出現,反映出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表明需對其保持足夠警惕。

一方面,印度方面對“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使用方式模糊。客觀來講,“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是一支隸屬於情報機構的特種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在平時或戰時依託其所隸屬的情報機構的支援,執行滲透、襲擾、破壞和情報蒐集等任務,大多數情況下不與對手正面對抗。在目前邊境雙方衝突仍爲肢體衝突的情況下,派“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參與“械鬥”,其效果可能還不如一些邊防部隊,有印軍將領坦言,“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並不經常執行常規軍事任務。

另一方面,“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近日身亡的連長年齡達到51歲,老齡化問題嚴重。在其他國家的軍隊中,51歲左右的軍官大多已獲得准將或少將軍銜,而“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這名軍官卻只幹到連長,說明該部隊內部存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這有可能是目前其兵員來源匱乏造成的。據外媒報道,年輕一代的“流亡藏人”,早已融入當地社會,如在印“流亡藏人”中的年輕人大多已印度化,與印度當地民族通婚,他們更希望實現自我價值,對“藏獨”沒什麼興趣,這使得印度的“流亡藏人”社區人口大量流失。“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有可能受這一因素影響,導致招募不到足夠的人員,人才梯隊崩塌,所以一些“老人”不得不繼續堅守在原有位置上。

目前該部隊已不是全由“流亡藏人”組成,而是加入了幾個廓爾喀人組成的連隊。此外,“高齡連長”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缺乏升遷渠道造成的。該部隊基本上屬師級規模的部隊,部隊高層多由印度軍官充任,“流亡藏人”軍官發展空間狹小。由於該部隊不屬於陸軍編制,這些“流亡藏人”軍官也無法離開部隊發展,即使在其主管部門,他們這些行動部隊出身的人員,也很難在以情報人員爲主的研究與分析局找到位置。這樣一支老齡化部隊,其未來發展趨勢有可能持續走低。

不過,考慮到“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人員在相貌、體質等方面的優勢,該部隊出現在中印邊境衝突地區,應當引起足夠警惕。首先,“印藏特種邊境部隊”隸屬於印度研究與分析局,需提防其滲透入我境內開展間諜活動,進行襲擾破壞,甚至與某些勢力建立聯繫,這將對邊境鬥爭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其次,“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主管單位印度研究與分析局直屬於印度政府內閣秘書處,該部隊出現在邊境衝突地區,我方應對印度政府可能的態度變化有所準備。最後,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也不能排除某些國家與印度開展情報合作,爲“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提供先進武器、裝備和偵察情報設備的可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