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山區縣 廈門集美7年實施援建項目百餘個

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產業扶貧車間――夏潤高原農業公司赤松茸加工車間。林小芬

福建省廈門集美區深度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山海協作,用心用情開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教育幫扶、消費扶貧、醫療支援等工作。尤其是產業協作方面,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助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成功脫貧摘帽

斐然的成績,讓集美區兩次榮獲“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稱號。在省內山海協作方面,自2017年起,集美區連續三年位列廈門市第一。集美區對口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脫貧攻堅不是單純的經濟輸血,而是幫助當地“造血”,引導和支持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

“引進來”“走出去”,就業用工不再“慌”

甘肅省和政縣曾是一個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高海拔山區於一體的特殊貧困縣,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被納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2013年起,廈門市集美區與和政縣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關係。7年來,廈門市和集美區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4.1億元,實施援建項目133個,招商引進東部企業9家,援建扶貧車間28家,吸納本地就業147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72人。

今年6月,集美區在甘肅省和政縣援建的集和興東西協作產業園一期正式投用,夏潤高原農業、秋山實業、閩榮鞋業等一批東部企業入駐該產業園,帶動周邊羣衆實現“家門口”就業。這意味着,東部企業不僅能“引進來”,而且可以“留下來”,爲當地經濟持續造血。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區開拓了“招商引進東部企業+流轉農戶土地+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和政縣具有獨特的高原氣候土壤條件,但傳統農業粗放低收,集美區引進東部現代農業種植基地項目,例如夏潤赤松茸種植基地,讓農戶不再分散種植傳統低效品種,每年還能獲得不低於原種植收益的土地流轉費;農戶們在種植基地從事菌菇種植、田間管理等,能拿到穩定的務工收入。這一舉措爲農民拓寬了就業渠道,也打開了產業幫扶精準對接的新局面。

除了對口幫扶外省貧困縣,廈門集美也致力於深化省內的山海協作。長期以來,福建沿海與山區由於經濟發展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因素的差異,造成了山區與沿海的不平衡發展。因此,福建省通過推進山海協作的政策措施,改變省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現狀。

作爲閩西革命老區,三明市清流縣石下村、林畲村曾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近年來在集美區的幫扶下,通過挖掘本地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文化旅遊、建立扶貧創業孵化基地、設立扶貧擔保基金和落實小額信貸等一系列舉措,實現了脫貧摘帽。

產業合作,同樣是集美區對口幫扶清流縣的一大亮點。總投資約2.2億元的集美(清流)共建產業園坐落於清流縣城南工業園區內,目前一期工程已有7家企業入駐投產,共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300餘人,實現工業總產值近1億元。

嘉庚路”“義診行”,教育醫療精準扶貧

在集美區的集美學村裡有一條遠近聞名的嘉庚路。而在甘肅省和政縣,也有了一條以“嘉庚”命名的路。這條路上還有一所“嘉庚實驗幼兒園”――這是集美區在和政縣援建的幼兒園,於2019年建成招生,目前共有幼兒349名,是和政縣最好的幼兒園之一。

自2013年結對幫扶以來,集美區先後投入2151萬元,在和政援建了嘉庚實驗幼兒園、李家山鷺島小學等6所學校。不僅補齊校舍、操場、教學設備等硬件,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等“軟件”也沒落下,並積極推進兩地學校結對幫扶,實現了集美區優質學校與和政縣初高中職校)、中心小學和中心幼兒園結對幫扶全覆蓋。兩地還互派教育專業技術骨幹,培訓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有效地把東部優質教學資源延伸輻射到西部。

2019年,集美區創新開展同齡學生“和美一家親、攜手共成長”家庭結對幫扶活動,不僅有經濟上的幫扶,還促使孩子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成長,兩地家庭、學校間的關係也日益緊密。

集美區委區政府也把醫療健康作爲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自集美區衛健局與和政縣衛健局簽訂對口幫扶合作協議以來,集美區共有3所醫院、6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與和政縣的17所醫院(衛生院)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實現了兩地醫療系統結對全覆蓋。

一批又一批集美醫生趕往和政縣,開展業務培訓、醫療講座、下鄉鎮衛生院巡診、專家門診和各類手術等支醫活動。下鄉義診的醫生同時把慢性病的管理、控制、追蹤、回訪的科學經驗傳授給鄉鎮衛生院,提高了當地的慢性病防治水平。

在廣大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下,繼2019年6月福建省清流縣實現“脫貧摘帽”後,今年2月甘肅省和政縣也實現了“脫貧摘帽”。但“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廈門市集美區掛職幹部、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各輝表示,將繼續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助力鞏固脫貧成果,與結對幫扶縣一道乘勢而上,高質量開啓鄉村振興的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