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牧二代”創業記:爲羌塘草原帶來改變

在中國西部青藏高原羌塘草原腹地,千百年來,牧民們延續着古老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他們的後代則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後,正努力用現代科技做出改變。

“從小學到高中,我每年寒暑假都要幫阿爸阿媽放牧、擠奶,趕着犛牛羣在草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8日,25歲的西藏那曲“牧二代”加凳中新社記者說,2019年,自己成爲村裡第一位畢業大學生,從走出羌塘求學再回歸草原,自己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組建團隊立志讓現代科技落地西藏偏遠牧區

那曲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西藏流傳着“遠在阿里,苦在那曲”的說法。去年7月,正是那曲水草最豐美的時節,加凳團隊研發推出擁有定位、喚回等功能的“放牧器”APP裝在了他阿爸的手機上,“阿爸一輩子放牧,在山的另一邊就可以看見犛牛的狀態,覺得很神奇,也很開心。”

加凳介紹,自己在2018年時便着手研發“放牧器”。他說,比如縣野熊和狼比較多,當地不時發生熊攻擊犛牛和羊的事件。“除了定位功能,我希望放牧器更加實用,貼合實際。”

隨後,加凳團隊在放牧器終端加入監測動物心跳的功能,如果心跳過快,可能是它們遇到了熊或狼,此時手機APP端會收到警報,可以激活終端發聲器,對熊或狼有一定的驅趕作用。“目前放牧器進行了試點推廣,還未盈利,團隊進一步在優化成本,加強定位、喚回等功能。”

2019年,加凳團隊的“放牧器”創業項目獲得了那曲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一等獎,當地官方給予1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扶持,以示鼓勵。

作爲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加凳擁有理想,也腳踏實地。爲了讓公司可持續發展,今年,他們團隊還推出了牧民們採集蟲草專用服裝和那曲羊絨圍巾等產品,市場反饋良好。

近年來,西藏官方不斷出臺給予高校畢業生創業啓動資金支持、場地租金水電費補貼、生活補助等政策,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爲家鄉帶來改變。

走進西藏一些農牧區城郊地區,人們會發現每家的戶外牆壁上都有密密匝匝、圓乎乎、黑乎乎的“餅子”。同爲“牧二代”的次仁明久告訴記者,這是撿拾的牛糞風乾後當柴火燒,用來取暖和煮酥油茶

仁明久畢業於西藏農牧學院,他了解到牛糞熱值低、燃燒時間短,而部分城鎮居民燃燒煤炭取暖,也存在污染問題。

2017年,他通過實驗,發明了以畜牧業廢料、犛牛及綿羊糞便爲主要原料生物燃料棒,並申請了實用專利。他說,經過加工後,燃料棒燃燒時長可達3小時50分鐘,相比煤炭,燃料棒污染少、更安全。

“我們最近主要向牧民們普及生物燃料知識,以便進一步拓展市場。”次仁明久說,自己的公司如今在那曲10個縣(區)設立了收購站。他認爲,隨着牧民們日益富裕,環保和安全意識逐漸提升,生物燃料在羌塘草原前景廣闊。

今年1月至11月,次仁明久創辦的公司實現銷售額400餘萬元、利潤157萬元,羌塘草原牧民世代延續的“燒牛糞”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改變。(江飛波